摘要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科技部8月1日正式發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科技部8月1日正式發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明確,2017年,國家擬在6個方向,按照基礎前沿技術類、共性技術類、關鍵技術與裝備類和示范應用類四個層次,啟動42個項目,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約6億元。指南指出,“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要求,從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與裝備、應用示范四個層次,圍繞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新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六個方向部署實施。
今年將啟動42個項目,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約6億元。為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投入機器人研發,在配套經費方面,由企業或醫院牽頭的項目,配套經費與國撥經費比例不低于1:1;應用示范類項目,配套經費與國撥經費比例不低于2:1。
指南明確,今年科研人員項目申報統一按指南二級標題的研究方向進行。擬支持項目數均為1至2項。項目實施周期不超過3年。申報項目的研究內容必須涵蓋二級標題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項目下設課題數不超過5個,每個課題參研單位不超過5個。另外,在同一研究方向下,當出現申報項目評審結果前兩位評價相近、技術路線明顯不同的情況時,可同時支持這2個項目,2個項目將采取分兩個階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階段完成后將對2個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后續支持方式。
據悉,我國“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目標包括:突破新型機構/材料/驅動/傳感/控制與仿生、智能機器人學習與認知、人機自然交互與協作共融等重大基礎前沿技術,加強機器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為提升我國機器人智能水平進行基礎前沿技術儲備;建立互助協作型、人體行為增強型等新一代機器人驗證平臺,搶占“新一代機器人”的技術制高點;攻克基于外部感知的機器人智能作業技術、新型工業機器人等關鍵技術,推進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產業化規模及創新應用領域等。
“中國制造2025”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機器人產業。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超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屆時,新一代機器人信息技術將取得突破,有望培養出2到3家年產萬臺以上、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并打造出5到8個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