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造金剛石磨料是在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合成出來的,高壓腔內壓力、溫度條件不完全一致,生長的金剛石不盡相同,因而其性能亦不相同。已有研究表明,金剛石磨粒的強度和破碎性能主要取決于其晶形及...
人造金剛石磨料是在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合成出來的,高壓腔內壓力、溫度條件不完全一致,生長的金剛石不盡相同,因而其性能亦不相同。已有研究表明,金剛石磨粒的強度和破碎性能主要取決于其晶形及其規則程度、內部缺陷及雜質含量和分布形式等。 分級分選的目的就是要將在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合成出來的粒度、形狀差異都很大的人造金剛石磨料的混合物料,借助篩分和不同的分選方法,使其精密按粒度大小,晶體形狀與規則程度和完整性以及內部缺陷及雜質含量甚至表面性狀的差異嚴格分類,達到使其指定產品的各項指標更趨一致,性能穩定性好的目標;保證產品質量性能的長期穩定,盡量滿足不同用戶的各種需求。
我國通過壓機直接批量生產微米級金剛石的歷史并不長,以往的細顆粒金剛石(微米級)是通過壓機合成后獲得,其選形無法通過機械進行,傳統上主要采用沉降法選形,該方法時間長、占地面積大,而且生產出的金剛石顆粒精度很難達到行業標準的要求,應用范圍有限。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的金剛石選形機在潮濕環境下選形效果不理想。
我們先來看看粒度范圍與盤面粗糙度對應關系。
金剛石粒度范圍(目) | 選型機盤面粗糙度 |
16/18~100/120 | 粗盤 |
40/45~170/200 | 普通盤 |
100/120~270/325 | 細盤 |
270/325~325/400 | 微米級選型機 |
早在今年一月份,廣西柳州華地探礦機械廠自主研發的細粒度金剛石選形機就實現400-800目(38—18μm)微米級金剛石晶體精確選形,成功解決了細粒度金剛石分選難題,填補了國內外該類設備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該廠又傳來消息,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全加熱式溫控數顯金剛石選形機。新款機型能減少空氣中水分子對金剛石選形效果的影響,實現溫度數顯屏和控制裝置一體化、可視化操作,有效提高金剛石選形質量和工作效率。
此外,該廠研發人員通過多次試驗,最終選取了一種利用硅膠加熱膜的加熱裝置,設計成分塊加熱模式。經測試,隨著加熱裝置溫度增加到33℃以上或相對濕度降低到40%RH以下時,可以有效減少空氣中水分子的毛細作用力引起的粘附力等外部因素對選形效果的影響,實現金剛石選形質量的提高,測試數據均達到研制小組設定的技術要求。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行業標準(金剛石選形機)http://down.bzwxw.com/01/JB_T%208374-199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