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隨著合成鉆石技術的發展和突破,寶石級合成鉆石逐漸進入珠寶首飾領域,在終端零售市場不時出現合成鉆石冒充天然鉆石的現象,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9月12日,2016中國國際鉆石產業...
近些年,隨著合成鉆石技術的發展和突破,寶石級合成鉆石逐漸進入珠寶首飾領域,在終端零售市場不時出現合成鉆石冒充天然鉆石的現象,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9月12日,2016中國國際鉆石產業高峰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行,成功發布了由中國黃金報社和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調研的國內首個《合成鉆石發展現狀及前景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論壇上,中國黃金報社首席記者田金剛就《報告》的內容進行了詳盡闡述。《報告》認為,目前來看,合成鉆石大規模進入珠寶首飾市場是大概率事件,“堵不如疏”已成為業界共識。不過,合成鉆石產業具備多大的成長性和競爭性,還有待觀察,其商業化路徑的探索也仍在進行。
《報告》指出,合成鉆石生產企業攜技術、資金優勢,進入珠寶市場雄心萬丈,個別企業對打造合成鉆石全產業鏈已經謀篇布局。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格局正鼓勵中間商尋找天然鉆石的替代品。在中國,大部分鉆石加工廠直言不諱對于合成鉆石表示歡迎,一些加工廠已經捷足先登,試水合成鉆石加工領域。畢竟,由于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的切割和拋光成本基本相同,且切換生產線或新增生產線的門檻較低,對于長期位于天然鉆石產業鏈價值微小曲線底端的加工廠來說,除了借助合成鉆石的加工獲取利潤之外,更需要攫取相應的市場話語權。
另外,《報告》還通過發布問卷調查,調查了全國各地零售商、消費者對合成鉆石的態度、規劃及選擇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田金剛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終端市場的消費者去接受并認可和合成鉆石,終將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能否成功,取決于消費者教育和市場策略,最終需要消費者和市場“用腳”來投票。它和天然鉆石不應該是非勝即輸的博弈關系,錯位、互補,共同做大市場锃亮,應成為雙方的最大公約數 。
合成鉆石檢驗檢測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標準修訂等產品檢測監管也是本次《報告》的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