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ld...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作為消費品領域的重要一支,國內黃金、鉆石珠寶市場也由此獲得了政策上的依托??梢灶A見,《意見》的出臺,將對中國黃金、鉆石珠寶業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政策的身影,總是相伴在行業成長之路的左右。從1982年國家放開黃金管制開始,中國黃金珠寶行業重接中斷32年的“黃金斷層”,行業涅磐重生。2001年,國家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2004年,深圳市政府扶持成立“水貝產業基地”,珠寶行業的“深圳制造”開始策馬奔騰。2006年,鉆石稅的調整,推動國內鉆石行業在陽光下成長……回首過去30多年中國黃金珠寶行業從寂寞無名到風光顯現,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呵護。
但今天審視中國珠寶業,在多年的磨礪之后,我們并沒有達到預期中另一個層級,特別是近幾年隨著銷售環境的低迷,行業企業成長中的問題逐步顯露:追求當下利益,產品低端且同質化、因循守舊、拼價格取勝,尤其是普遍性地忽視設計、品牌、精致工藝等附加值創造??陀^而言,當前國內珠寶行業的供給能力,要滿足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高的產品需求和品牌要求,已越發顯得吃力。
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是珍珠。來自諸暨的淡水珍珠,一袋一袋的銷往日本,日本企業重新染色包裝打上“made in Japan”后,再一顆一顆的賣回中國。同樣的珍珠,漂洋過海,改頭換面回國,身價便陡增數倍,這種價格的天壤之別和企業所獲利潤的巨大差距,折射的的正是中國業者對品牌、品質淡漠的深層次問題。
如今,《意見》的出臺,雖然針對的是整個消費品領域,但基本條款都適用于珠寶行業。這個來自國家高層的頂層設計,加上《意見》中點名的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的參與,多方合力與借力之下,《意見》將有望成為中國珠寶業改變過去積習,迎來嶄新發展階段的規劃總綱。
總體來看,《意見》是通過“三品”的具體任務以及相關配套保障方案形成政策組合拳,力圖從整體上推動消費品行業的升級換代。
《意見》的核心,是將品種、品牌、品質提升作為目標任務,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的需要。其中,“增品種”主要包括提高創意設計水平、增加中高端消費品供給、發展智能消費品、發展民族特色消費品等,“提品質”指向開展國際對標、加強質量精準化管理、推進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等;“創品牌”聚焦于提高品牌競爭力、培育知名品牌、推進品牌國際化等。上述這些提法,與當下珠寶業的整體狀態基本吻合并切中問題要害,所提出的升級方向也與行業中已經開始涌動的智能制造、新國標修訂、設計回歸、發展高端品牌等變革思潮相呼應。
《意見》的整體設計是面向全行業,但對于珠寶企業個體而言也是提供了寬松的市場環境。為了確保“三品”專項行動的順利進行,《意見》提出了七項保障措施:完善市場準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完善產業政策、加大政策支持、發揮協會作用、加強輿論引導。其中特別強調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方案,著力完善政策,這對于珠寶企業向當地政府要政策、要支持提供了強有力的切入點。
改革每進一步,都要突破各種傳統習慣和“主流”觀點的夾擊。原在堅冰之下緩慢流動的行業變革的暖流,將有望借助《意見》的政策催化完成“破冰之旅”。到2020年,我們希望能看到,那時的中國珠寶業,已經邁入新的階段。
成功者趁時成事,政策的大“紅包”已發,要去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