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者按:在5月20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國超硬材料協會五屆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中,武漢萬邦激光金剛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宏煜的《金剛石工具企業生存與發展思考》演講報告中曾提到“中...
編者按:在5月20日于武漢召開的中國超硬材料協會五屆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中,武漢萬邦激光金剛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宏煜的《金剛石工具企業生存與發展思考》演講報告中曾提到“中國金剛石工具企業如果想培育出世界品牌,“海外并購”不失為一種行而有效的方法”。今天我們接著這個話題,繼續往下聊一聊。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跨境并購。其實投資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是股票市場或是股權投資、 VC投資,其本質是不變的——就是看三點,一是這個行業值不值得投資,二是有沒有儲備優秀的團隊,三是有沒有找到解決需求的商業模式。不管什么投資,都要問自己這個行業好不好,這個企業好不好,有沒有投資所需要的放大效應。
1、PE投資非常難,主要靠三塊
大家經常能聽到PE投資(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PE投資實際上非常難做的。PE投資和二級市場投資的區別在哪里?二級市場投資隨時都可以糾錯,但PE投資投完以后五年不能動,所以要看準一個企業五年后的狀況。
其實做這樣的判斷是非常難的,即使是企業的高管也很難看得清楚企業五年后的情況。PE投資就是想做這個事情,就是想知道這個企業五年以后會怎么樣。
PE投資靠三塊:
1.發現價值。這個企業在人家不看好的情況下你已經看好、看準了,像滴滴打車,A輪的時候能看準,其實是發現了這個平臺的價值;
2.投完之后的幫助。在投完以后,幫它提升或者說補足原來的短板,提升價值,或是通過并購來補充產品線等放大規模。
3.放大價值。除了上市以外,放大價值還有很多途徑,比如對接資本市場、財務杠桿、資產結構杠桿、研究廣告投入杠桿等,用不同的杠桿把這個企業的價值放大。
2、從五個方面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我們通常是從五個方面來判斷這個行業或者企業值得不值得去投資。
1.這個管理團隊值不值得你投資。大家都說投資就是投人,要不斷總結成功的企業家和團隊有哪些共同的特質。
2.這個行業值得不值得你投資。行業每天都在變,要判斷一個行業好不好,首先要分析這個行業的結構。
3.這個行業未來成長性怎么樣。因為投資總是要投會成長的企業,不成長的都是失敗的。京東到今年1500億的銷售收入,雖然還是虧損的,但是它一直在成長,成長能解決企業價值的很大方面。
4.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跟競爭對手有什么區別,是同質化的商業模式,還是個性化的商業模式。
5.這個企業如果跟資本市場對接,會不會有什么明顯的障礙。有很多企業做得非常大,卻始終進不了資本市場,實現不了放大的效應,所以這樣的企業就不是最佳的投資對象。
3、什么樣的團隊值得投資?
一個團隊好不好,如何判斷?
看一個企業的董事長每天做什么,就能看到這個企業能做得多大。若董事長管得很細,這個企業絕對做不大。馬云從1999年開始創業的時候,別的什么都沒做,就每天都在想商業模式的更新,想每一塊經營領域的改良和改善。
我認為,如果一個企業有過顛覆性的創新,而且這個顛覆性的創新是幫助過這個企業取得跳躍式發展的,我們可以安靜等待這個企業未來會有再次顛覆性創新的機會。
其次,要看管理平臺是不是開放,封閉的管理平臺也照樣催生不了大企業。以前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能保持五六年,現在若是不改良只能保持一兩年。
再就是看董事長是否有開放的心態。我曾經投過一個企業,這個企業老板很年輕,他已經把產品做到了該領域的中國的老大。有一家德國同行對他們有并購的意向,他花了很多時間接待。我問他你的企業要上市了不可能賣的,為什么還費這么大工夫接待?他說,沒接待怎么能下結論賣還是不賣?我接待同行,起碼對我有幫助。若是談完以后覺得可以,再談合作。他始終保持著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來對待。
后來這個德國的同行做了一個多禮拜的盡職調查,給他寫了一個長達六、七頁紙的管理建議書,把這家企業的每一個缺點都挖到了深處。最后雖然并購沒有成功,這兩家企業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了。這個企業上市那天,這位董事長對我說,那次接待德國企業對他競爭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好處。
還有,培養人非常重要,董事長一定是花很多的時間去管理培養副總等。董事長對副總們越了解,一定對他們的潛能發揮得越深。放權是培養人的關鍵。我投過一個企業,馬上要上市了,他的董事長曾經是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區總裁,帶了一幫剛畢業的大學生出來創業。這些學生原來一點經驗都沒有,而他還是敢放權給他們,做對了表揚,做錯了糾正。15年過去了,現在這家企業有六七十億的銷售收入了,這些副總們也個個都具備了一流企業家的特質。
4、什么樣的行業值得投資?
我再講一下什么樣的行業是屬于好行業。
大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最淺層次的行業分析就是行業供需分析,比如說產能過剩。中層次的行業分析是行業要素分析,深層次的行業分析是行業結構分析。
我認為有些行業是永遠做不出大企業來的,我把這種行業叫做零散型的行業。比如休閑食品是做不大的,因為不同地域對休閑食品的喜好不一樣。要判斷這個行業的差異化程度,最高價值和最低價值相差多少倍,相差越大的,競爭要素就是性能,是要靠品牌競爭的。比如快遞,順豐的價格是其他快遞的3-5倍,這個也能催生大企業,這個時候是靠服務和速度制勝。但是焦炭,價格幾乎沒有差異,這種產品只能靠成本和規模制勝。
分析一個行業,一定要把這個行業里最重要的競爭要素概括整理出來。若在一個行業里,老五在各個競爭要素上都比老大好,但是規模只有老大的四分之一,我肯定投老五,因為它具有趕超的潛力。
究竟什么樣的行業是好行業?主要還是看兩方面,一是行業結構,第二是行業競爭要素。行業的競爭格局是由什么來決定的?有一種說法是由行業前五名企業之間互相的關系決定的。前五名企業互相之間的關系,決定了這個行業會不會打價格戰。
5、什么樣的企業值得投資?
投資肯定是投成長,這個企業未來不成長你投是沒有用的。但是怎樣判斷這個企業是否會成長?要分析這個企業過去成長快的原因是什么,驅動力是什么,是行業帶來的,還是企業帶來的。如果是行業帶來的,早晚有一天會飽和,如果是企業帶來的,相對來說安全一點。
市場份額提高所帶來的成長是最有質量的成長。在充分競爭的行業里,“市場份額”這個詞是非常有用的。市場份額是從競爭對手那里搶過來的蛋糕,真的是要靠實力的。我投過一個汽車零部件的項目,六、七年的時間市場份額翻了兩倍,比行業增長速度快很多。這說明這個企業是有前景的,產品是好的。產品性能的提高、生產成本的下降、新產品開發速度的保證等是企業發展的內因。所以我喜歡看自我改善能力強的企業,自我改善能力決定企業成長速度和成長邊界。
另外找一些風口,這個行業上下游會發展得很快,比如說物流行業。這就是高彈性行業,即行業本身增長速度快于下游行業增長速度。
有一種行業,是靠平臺積累的行業。要判斷這樣的企業能不能做大,要判斷這個平臺流量累積的速度夠不夠快。人力資源也是一個平臺,比如你要看第五個副總招進來能不能對前面幾個副總有幫助,其實也是一個平臺累積效應。以平臺而增長,就看這個平臺是不是有裂變的可能。
企業做大了有瓶頸怎么辦?做投資的人也要去找這些企業具備哪些特征,要不斷思考這個企業的天花板在什么地方。比如現金流的陷阱,組織退化的陷阱,核心管理能力的陷阱,要能看到哪些東西在倒退,哪些東西在前進。
總結一下,如何判斷一個企業的成長性?正的方面,要看它的成長動因是什么。負的方面,要總結發現企業的天花板,也就是它成長的陷阱和瓶頸在哪里。
6、獨特的商業模式與IPO可行性也很重要
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在商業模式上的競爭。所謂商業模式就是運行模式,說白了就是盈利模式。同一個行業不同的企業都有它的獨特商業模式,全世界找不出完全一樣的兩個企業出來。
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是好的商業模式?你尋找了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出來,你就能夠創造一個行業。如果你這個行業模式是獨特的,你能避免激烈的競爭,就能給你的發展帶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
另外,要做IPO可行性分析。這個企業如果做得很大,上不了市,缺少了最后對接資本市場的一套工具,這樣也是可惜的。假如你在投資分析體系去思考這個企業IPO的可行性,上市的可行性,在未來就更完美。
所以不管做國內的項目,還是做國外的項目,都要思考這五個方面:團隊怎么樣,行業怎么樣,企業成長怎么樣,商業模式怎么樣,對接資本市場的可行性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