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讀:督查組在各地反饋的有關民間投資問題主要包括融資難融資貴、準入門檻高、促民資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截至5月30日,國務院派出的9個民間投資督查組已經陸續完成對全國18個省(區、市)...
導讀:督查組在各地反饋的有關民間投資問題主要包括融資難融資貴、準入門檻高、促民資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截至5月30日,國務院派出的9個民間投資督查組已經陸續完成對全國18個省(區、市)的為期10天的大督查。
統計數據顯示,1-4月,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現象并未好轉。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民間固定資產投資40763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比1-3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24036億元,增長6.8%,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14870億元,增長2.9%,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東北地區2724億元,下降23.1%,降幅擴大6個百分點。
此次督查針對民間投資的政策落實、準入、服務、環境等內容,各地陸續公布了督查過程。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督查組在各地反饋的有關民間投資問題主要包括融資難融資貴、準入門檻高、促民資政策落實不到位等。
融資難融資貴仍是主因
今年1-4月,浙江省民間投資4162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3個百分點。1-4月,江蘇省民間投資10367.41億元,同比增長11.2%,回落1.5個百分點。
根據各地向督查組反饋的信息,融資問題依舊是民資發展的重要難題,PPP模式作用也很有限。據財政部PPP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全國各地政府推出的PPP項目共有8043個,項目總金額達93103億元。目前真正落地的項目僅為22%。
督查組在黑龍江督查時指出,當地民營經濟總量仍然偏小、質量不高、結構不盡合理,還存在民營企業負擔重、人才缺乏、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
浙江海寧市一家服飾公司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對民企而言,轉型升級主要的難處是資金,“有了資金才有技術和人才,但是國家的產業基金、銀行貸款,都到不了我們這樣的小企業。”
督查組也指出,各地由財政出資設立的基金、轉貸金,以及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信貸品種等,都起到了一定效果。
但正如企業所說,銀行會根據企業規模排名優先貸款給實力排名最靠前的企業,民企地位遠比不上國企。有些企業申請過較多PPP項目都被拒絕了,原因之一是相比之下,國企能從銀行貸到更低成本的資金。
各地企業家們坦言,PPP項目雖然名義上是政府和社會資合作,但實際操作中,民企往往很難參與。
甚至在國務院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中,地方在化解“僵尸企業”時,卻只愿意賣給國企。
準入門檻高致民企“沒門”
督查中,很多民營企業家表示愿意參與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投資。但各種類型的“門”就立在那里,讓民企望而卻步。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綜合處處長潘毅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強調,在這兩年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民營資本的投資受到“玻璃門”、“彈簧門”限制,電信、高鐵,民營資本進不去,壟斷性較強的行業進不去。
這些因素嚴重挫傷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不少受訪企業均表示,因為有政府背景,國企參與項目被認為風險更好把控,而民企則因為缺少這方面的保障而被關在門外。
比如,國家屢次強調項目招投標中不準設置不必要準入條件,但個別地方仍將諸如“測繪甲級資質”等非必需的過高資質作為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市場準入條件,大量資質不高的民營公司被排除在外。
另外,有些政府招投標項目,一個標的100多萬元的項目,對競標企業的注冊資金要求竟達到5000萬元以上,“屏蔽”了一批中小民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此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特別強調了“沒門”現象,“說實話,一些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而是沒門 !不知道門在哪兒!”
此外,根據民企反映,招商引資時企業被奉為座上賓,但在項目投產后,地方政府承諾的條件不兌現情況比較普遍;一些省份辦理相關許可證手續復雜、行政效率低下因而耽誤企業項目等問題突出。
多數受訪企業表示:“大多數領域應該向民間資本開放,有資質的民企并不少,不放心民企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可以做好詳細的審查和監管,而不應該完全將民企關在門外。”
部分地區民間投資有起色獲贊
此次督查中,由于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吉林民間投資增長較快,其在民間投資領域進行的深入改革和創業創新相關政策支持也受到了督查組的重視。
比如,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黑龍江省民間投資增長13.1%,高于全國民間投資增速7.9個百分點。
督查組總結認為,黑龍江省在促進民間投資方面主要體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大力推進發展環境建設,改善政府服務;二是不斷深化改革,拓寬民間投資領域;三是依托本省資源優勢,大力推動農民創業。
不過,上述東北省份的民間投資增長,也與其基數較低有關。
此外,督查組肯定了北京市特別是中關村地區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的諸多經驗。
針對民間投資下滑較為嚴重的情況,浙江省則表態,接下來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民間投資落地。今年安排重大項目913個,計劃投資8300多億元。
目前包括政府和企業界的共識都是,民間投資潛力巨大,但該如何解決好政策“最后一公里”問題,有效地推動民間投資增速回升,是考慮政策智慧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