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地時間本周四,全球投資者較為關注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將如期舉行。如不出意外,歐央行將會進一步推出量化寬松(QE)政策,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繼續為-0.3%;在購買債券方面,則會增...
當地時間本周四,全球投資者較為關注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將如期舉行。如不出意外,歐央行將會進一步推出量化寬松(QE)政策,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繼續為-0.3%;在購買債券方面,則會增加購買額度,由目前的每月600億歐元,提高至700億歐元,甚至更多。這種預期,自然是歸于歐元區的狀況而作出的。從目前歐元區各國的經濟發展來看,除了德國經濟仍保持著相對較好的形勢外,其他國家經濟依然相當低迷,整個歐元區的通脹水平僅在0.6%左右,遠遠低于歐央行期望促成的2%的目標。而即使在已實行負利率及QE的背景下,歐元區的流動性還是比較缺乏——近日摩根大通發表研報稱,一項歐洲市場流動性指標自2014年底以來下降了逾50%。
而歐元區是全球四大經濟體之一。在其他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日本中,美國由于近期的經濟數據參差不齊,美聯儲于3月份議息會議上,大概率會保持利率不變,要加息,得等到6月份。國際知名投行也已將美聯儲今年的加息次數,由去年底預測的3~4次,下調至2次。日本方面,則已于2月下旬歷史性地推出負利率政策,以刺激消費,促通脹目標達至2%水平,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仍有很大差距,貨幣政策只能延續寬松路線。至于中國,也已于2月底降準0.5個百分點,日前央行副行長易綱又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預計流動性也會延續寬松。
四大經濟體的情況尚且如此,其余國家的貨幣政策也難有收緊的理由,因此,全球貨幣寬松政策料會繼續維持下去,以提振經濟活動,改善增長前景。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印證:最近半個月來,原油、黃金、大宗商品等出現了一波高達20%的漲幅,原由就是流動性充裕預期,而并非需求端的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