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剛剛經歷從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時代的進化,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迎來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互聯網+”絕不等于&...
剛剛經歷從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時代的進化,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迎來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互聯網+”絕不等于“+互聯網”,這不是一個傳統企業單純信息化的過程,而是一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的時代。媒體平臺改變,你還認的出么?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對互聯網+有過一個定義,他說:“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能夠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能夠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的確如此,互聯網行業與傳統產業的碰撞,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特別是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智能家居的出現,還有手表、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逐步普及,我們即將邁入一個萬物互聯網的時代。滴滴和快的分別推出專車服務提升整體打車和租車市場的效率,通過創新思維顛覆傳統商業模式。更多互聯網和IT領域的產業巨頭,則在建設智慧城市的方向悄悄發力。不僅如此,在舊的媒介平臺被替代,新的媒體生態正在或即將被建立的大背景下,廣告與營銷的生態自然也需要重新構建。
在ad:techChina全球營銷峰會的主題演講上,騰訊副總裁鄭香霖就認為:“媒介平臺目前正在發生四個方面的演進和變化,一是從大眾媒體到數據倉庫;二是從播放媒體到產業工廠;三是從割裂的屏幕到融合的媒體;四是從中心化的媒體到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等。”
鄭香霖的言外之意則是,媒介平臺的舊秩序正在被打破,網絡媒體行業正在被顛覆。互聯網媒體平臺不僅僅是信息傳播的平臺,更是一個大數據平臺;視頻網站也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播出平臺,而是一個從投資到拍攝,從制作到播出等貫穿產業上下游的“工廠”;而電視、電腦、手機等多個終端屏幕則會因為技術的發展而產生更多的融合互動;媒體正在快速去中心化,新的媒體生態系統正在被建立。
營銷認知重構,你還跟得上么?
顯然,在媒介平臺和傳播環境全部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如果還沿用傳統的廣告投放和品牌營銷的手段,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全新的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調整自己的營銷思維,重新審視當前的媒介平臺環境,并嘗試重新構建自己的營銷認知。那么,究竟該如何重構自己的營銷認知呢?主要是四點:
第一,從“效果”到“精準”。首先,這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媒體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平臺,而更多的會成為能夠沉淀大量用戶訪問行為的數據倉庫。特別是移動智能設備和移動應用的普及,人們在媒體平臺上瀏覽信息時便沉淀下大量的行為數據。
有消息稱,騰訊OMG(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在其品牌網絡廣告的構建計劃中,已經將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數據管理平臺)的建設視為2015年廣告生態布局的重大舉措之一,以期通過對接內外部數據,實現數據價值的高效變現效果。
騰訊OMG建立DMP數據管理平臺,最終的愿景是實現多方共贏的合作效果。對廣告主而言, DMP平臺可以幫助需求方更有效地管理用戶數據和營銷活動數據,細化人群分類,提升廣告投放精準度和靈活度,實現更高的營銷回報;對于媒體及供應方而言,通過DMP平臺,騰訊OMG可以幫助供應方更好地了解媒體自身受眾,通過分析優化,提升用戶黏性,滿足廣告主需求,實現流量價值的提升。
如今效果廣告,不能說失效,但也確實不那么有效了,更多的廣告投放是什么樣呢?打個比方,今年1月份上線的微信朋友圈廣告,作為全新的一種品牌廣告的方式,曾傳聞是基于用戶愛好和行為的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的廣告。甚至在一段時間內,第一個在朋友圈投放品牌廣告寶馬成為了用戶朋友圈里熱議的主題。我們可以看到,在朋友圈廣告上品牌廣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傳播給有限受眾的效果廣告,而是可以引發更多潛在用戶二次營銷傳播的精準投放。
第二,從“硬”到“軟”。如今的互聯網媒體平臺的屬性也在發生著實實在在的變化,就拿如今的視頻網站來說,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播放平臺,比如愛奇藝、騰訊視頻等早已有了自制節目的能力,甚至這些視頻網站還涉及到了電視劇、電影等傳統文化產業的生產過程中。這就使得作為互聯網媒體平臺的視頻網站自主性更強,廣告不再一味以強硬的展示方式植入節目,而是在軟性營銷層面有更多的操作空間。鄭香霖在ad:tech的演講中,也提到的騰訊視頻的自制節目《我們十五個》的軟性營銷策略,作為出品和制作方,騰訊視頻通過IP合作,能夠有效加強品牌與原創欄目之前的關聯性,而非簡單的贊助權益,甚至還可以通過借勢營銷,深度關聯的方式放大企業品牌權益,達成對消費者心智影響。
第三,從“覆蓋”到“互動”。盡管目前企業認識到移動端的廣告價值,但是大多數企業在投放廣告時仍是在電視、PC端、移動端和平面媒體等多個媒介平臺上進行海量廣告的投放,相互之間割裂沒有聯系,企業只要錢給到位,覆蓋全部媒體平臺就好了。而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和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應用快速崛起,現在已經是一個多屏互動的時代,你說你能做到跨屏覆蓋,但你能做到每個屏之間還有互動關系嘛?比如微信,其實就可以做到。很多人應該還記得,春晚上搖一搖領紅包活動引起的全民狂歡,人們邊看春晚邊用微信搖一搖領紅包,成為了今年春晚獨特的風景線,而也使得參與其中給用戶發紅包和優惠券的企業們賺足了眼球,得到了海量的曝光,這便是一個典型的多屏互動的營銷案例。
第四,從“轟炸“到“影響”。這也是一個人人皆是自媒體的時代,根據騰訊官方的數據:“目前微信公眾平臺上總共有860萬公眾賬號,并且每天還以1.5萬個的速度增長。微信用戶每天在微信平臺上平均要閱讀五六篇的文章,而且80%的閱讀量來自朋友圈。”而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新的媒體平臺到崛起也表明,這已經是一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媒體正在快速對去中心化。而在騰訊副總裁鄭香霖看來,在媒體去中心化之后,廣告正在成為品牌和用戶的連接器,通過信息、渠道、服務、體驗等各個方面影響著用戶,并與之產生互動,廣告不再只是簡單的品牌曝光,而是需要有足以帶來用戶心智變化的深度影響力量。
簡而言之,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媒介平臺已經翻天覆地的改變,企業的傳統營銷方式正在過時,企業的品牌和營銷人員必須更新自己的營銷認知,并根據當前的媒介平臺的變化特征,重新評估投放品牌廣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