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際油價暴跌至約50美元/桶,美國頁巖氣企業WBHEnergy、SamsonResources等多家企業先后申請破產。盡管如此,由美國頁巖氣革命推動的全球能源轉型仍在繼續。11月7...
國際油價暴跌至約50美元/桶,美國頁巖氣企業WBHEnergy、SamsonResources等多家企業先后申請破產。盡管如此,由美國頁巖氣革命推動的全球能源轉型仍在繼續。 11月7日,在蘇州舉行的“2015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上,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表示,頁巖氣革命將促使天然氣與石油價格脫鉤,這將會形成天然氣黃金時代的到來。
陳衛東表示,目前所有國家的天然氣價格都是和石油掛鉤,“一個大宗商品依附在別的商品上的話,就不是大宗商品。”他說,油氣價格脫鉤和液化天然氣現有的運輸方式,將使天然氣很快成為一個全球獨立的大宗商品。
為了保證下游的供應安全,1970年代天然氣價格開始采用與石油價格掛鉤的模式。這種定價方式至今依然主導著歐洲和亞洲的天然氣市場。隨著美國頁巖氣的產量激增,全球天然氣的供給越來越多,同時也影響到了其他替代能源的價格。
由于美國國內燃氣發電對燃煤發電的擠壓,大量廉價的美國煤炭出口到歐洲市場,使得歐盟的發電用戶拋棄天然氣而轉向煤炭發電。
中國的天然氣發展也面臨困境,一方面是政府提倡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理念,另一方面卻因為天然氣價格高于煤炭等替代能源,加之經濟低迷,導致天然氣需求側管理發展受阻。
2014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同比僅增長7.4%,為十年來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僅增長2.1%。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中國天然氣供需已從長期偏緊轉向相對寬松,特別近幾年大量“照付不議”的長期進口合同陸續進入窗口期,將進一步加劇資源過剩局面,“氣荒”已成“荒氣”。
因為市場凈回值法不夠完善而導致的天然氣價格過高被認為是“荒氣”的原因之一。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現在天然氣的價格是煤炭價格的4倍。
陳衛東表示,中國石油工業已經進入第四個發展階段,從保障供給的目標轉變為調整能源結構和提高整個行業的運行效率。
“調整單向能源價格的辦法已經改變不了目前中國的能源結構。”陳衛東表示,“下一步改革將通過市場形成新的能源價格體系,來調整能源結構,提高運行效率目標掛鉤。”
談及頁巖氣革命給世界能源發展帶來的影響,陳衛東表示,頁巖氣增加了全球油氣供給。2010年前后,美國的石油生產處于約70萬噸/日的低谷期,2011年后由于非常規油氣的出現,美國油氣產量增加了5000萬噸/年,這很大上程度上改變了目前的供求格局。
另外,頁巖氣革命改變了地質學家對油氣資源構造的認識。此前,中國地質人員勘探油氣都是找儲層構造,而美國頁巖氣革命把原來認為不可能生產油氣的儲層變成了產層。
據統計,80%-90%沒有開采出來的油氣蘊藏在頁巖中。美國通過技術創新擴大頁巖空隙,提高了油氣采收率。這一做法拓展了中國地質人員對石油資源的認識。
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由千百個小公司推動而成,但是因為其資本較少,所以為金融資本進入頁巖氣行業提供了很多的機會。
“沙特為了保持市場份額,不減產,想把美國頁巖油氣擠出市場。現在,沙特不僅在和美國公司對抗,而且更多的是和華爾街抗爭。”陳衛東表示。
金融行業進入油氣行業之后,投資回報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石油工業是勘探開發生產再煉油回收,過程很長,美國頁巖氣革命大大縮短了這一周期,而且任何時候資本都可以進出。這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油氣行業的生態。
據統計,過去10年中國進入美國頁巖氣行業的資金達500億美元,其中“三桶油”投資不到1/5,4/5的資金由中國民營企業、私人資本和基金構成。(作者:侯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