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斗轉星移、滄桑巨變,時光飛逝、歲月如歌。2015年,居中原之腹地河南省會鄭州的中原工學院,浸潤、傳承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原文化、華夏文明的優秀基因,走過了砥礪奮進、精彩紛呈的60...
斗轉星移、滄桑巨變,時光飛逝、歲月如歌。2015年,居中原之腹地河南省會鄭州的中原工學院,浸潤、傳承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原文化、華夏文明的優秀基因,走過了砥礪奮進、精彩紛呈的60年光輝歲月。中原工學院將繼續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造激情,為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提供智力支持,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奮斗!一曲曲富有魅力的華彩樂章,引人入勝
進入新千年,大力實施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家戰略中,中原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生機盎然。置身中原千載難逢、追風踏浪的發展大潮,中原工學院把握機遇、乘勢而上,近年來創新、創造風生水起: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204名引導不同國家和地區奧運代表團進場的美麗引導員中有15名來自中原工學院,驚羨世界。
建國六十周年慶典,各省市花車依次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河南花車,由中原工學院設計打造,被譽為最具有藝術感的作品。
上海世博會,河南館工作人員莊重時尚的禮儀裝,由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的專業教授團隊一手打造,高雅靚麗好評如潮。
藝術學科毛本華、王剛、鮑璐、郝米嘉等4人承擔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巨幅油畫“焦裕祿”,被國家博物院永久收藏,中原工學院是地方高校中唯一一所最終進入展廳的高校。
更大的驚喜來自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原工學院“觸媒法合成高品級金剛石關鍵設備與成套工藝技術開發”和“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項目雙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校王秦生、任家智教授團隊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60年,中原工學院用卓爾不凡的氣質走出了一條自己獨特的發展之路,演繹了一曲曲富有魅力引人入勝的華彩樂章。
一批批國內外一流創新成果,亮點紛呈
近年來,中原工學院采取有效途徑和有力措施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批批在國內外具有一流研究水平、取得突出學術成就的專家學者被聘為學校省級、校級特聘教授。學校現有教職工1703人,其中專任教師113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53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2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4人、全國及省級優秀教師36人。學?,F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0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7個河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多年來通過真抓實干中原工學院科研創新成果豐碩,引領著行業潮流、登攀著領域高峰:
紡織學科“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技術的三大突破,世界領先。
材料學科“觸媒法合成高品級金剛石關鍵設備與成套工藝技術開發”項目在2011年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結束了數十年來高品級金剛石依賴進口的歷史,使中國高品級金剛石制造技術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躍居世界前列。
機械工程學科“特殊晶體金剛石線切割技術裝備”獲國家科技專項獎。機械學科團隊完成的這些艱巨任務,創造的諸多業績,帶來的社會效益,展示出該學科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實力,獲學界業界“點贊”。
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制出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可在-20℃的超低溫環境下穩定高效運行,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空調冬季能耗高、續航里程短的問題,其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
中原工學院前身是紡織工業部在山西榆次經緯紡織機械廠創建的“榆次紡織機械工業學校”,1957年,學校遷至鄭州,定名為“鄭州紡織機械制造學校”,1978年學校更名為“鄭州紡織機電專科學校”,1987年升格為“鄭州紡織工學院”,2000年更名為“中原工學院”。六十年過去,中原工學院經歷了從??频奖究?,從本科再到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歷程,也由單科性紡織院校發展成以工為主,以紡織、服裝為特色,工、管、文、藝、理、經、法、哲、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
如今中原工學院開設58個本科專業,具有學術型碩士學位、工程碩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權類別,目前共有各類在校學生3萬余人,人才培養深受社會歡迎。學校先后被河南省政府部門授予“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河南省文明單位”,學校還榮獲“河南大中專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河南公眾最滿意的十佳本科院校”等榮譽稱號,被權威機構評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大學”和“河南公眾最滿意的本科院校”。
中原工學院黨委書記崔世忠說:建校六十年來,中原工學院歷經坎坷,幾度變遷,但始終與祖國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作為一所傳統的紡織院校,中原工學院為我國紡織行業的振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當前,河南“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為學校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要求學校承擔更重的歷史責任。中工人將遵循“博學弘德,自強不息”的校訓,踐行“勤奮、嚴謹、進取、文明”的校風,眾志成城,在實現中原崛起的偉大進程中描繪中原工學院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首首青春之歌,唱響大江南北
滋蘭樹慧、桃李芬芳,高校教育、育人為本。多年來中原工學院通過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和“啟航工程”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實施“慕課”創新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實踐,不斷加大教育教學革新。
一批批青春韶華的學子懷揣夢想和希望,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于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原工學院。
在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上連續三屆獲得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網絡攻防大賽獲得全國冠軍;在全球服裝設計、德國紅點工業設計、“挑戰杯”大賽等國際國內賽事中,共獲得大獎230余項;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讀書節”、廣場文化節成為學校的文化名片。
中原工學院學子的青春之歌,不只體現在高水平的學業成績上:
郭志敏幫扶小組被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志愿者先進團隊,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欄目四期報道團隊事跡;中原工學院女大學生劉紫君,為偶遇的兩位盲人領路并購買火車票,真情善良、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在中原大地傳為美談,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生。
學校建立大學生創業園,鼓勵學生創新創造,沒走出校園,已是身家百萬的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張占陽成為學校2013屆畢業生的創業典型。紡織學院輕化111班畢業生王帥和同學創辦的鄭州曼柔紡織品有限公司,獲得了2014年河南省“創青春”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成為河南省科技廳頒發的“河南省科技型企業”。
建校60年的中原工學院共為國家培養了6萬余名具有高水平理論素養和實干精神的優秀建設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一項項學校發展新成就,書寫新篇章
踏著改革開放的節拍,中原工學院與浙江嘉宏集團第一批創辦了獨立設置的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成為國家優秀獨立學院;與國家863軟件園合作創辦了河南省第一批軟件學院,成為河南示范軟件學院;建立河南省首個自主管理經營的省級大學科技園區,河南省紡織服裝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搶占先機。
首個與世界百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合作辦學,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制造大學合作,籌建“中原彼得堡航空大學”,是中原工學院的又一次搶抓機遇,為河南培養航空產業等領域的高級人才。
中原工學院校長俞海洛介紹:當前,高等教育面臨又一次深刻變革,轉型發展、結構調整、分類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使每一個高校都必須認真研究、仔細思考自己的定位,以便于更好地融入社會,促進社會發展,進而完成現代大學應有的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做好研究、傳承創新文化的使命。
六十載滄桑巨變,六十度春華秋實,中原工學院這所被譽為最美麗、有著執著追求和責任擔當的大學,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面對未來,中工人將用發展彰顯活力、用創新承載雄心,托中原文化之底蘊,乘中原經濟區建設之勁風,借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開發之良機,打破常規、搶抓機遇、趕超崛起。時光刻錄了中原工學院異彩紛呈的昨天,也必將見證中原工學院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