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近日舉行的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上,長葛市產業集聚區連續第5年被表彰為全省“十強”產業集聚區,且第4次位居縣級產業集聚區第一,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產業集聚區,被省委、省政...
在近日舉行的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上,長葛市產業集聚區連續第5年被表彰為全省“十強”產業集聚區,且第4次位居縣級產業集聚區第一,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產業集聚區,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譽為“別人都是從無到有,你們長葛是從有到優”。長葛市產業集聚區靠什么連續5年入圍全省“十強”?帶著這一疑問,近日,記者到該產業集聚區探尋其“從有到優”的發展“密碼”。
打開了思維創新“總開關”
僅2014年,長葛市企業參加MBA的學員就有1700多人,在經濟寒冬中涌起了“學習潮”
近年來,長葛市通過舉辦培訓班,聘請領導、專家、學者到該市授課,拓寬思維,更新理念。打開思維創新“總開關”,也成為長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
“如何在經濟低迷的形勢下生存下去?如何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好多企業家迫切希望通過高端研修,了解、洞悉國內外行業狀況,解讀中國500強、世界500強等優秀企業的成長‘密碼’和文化‘基因’,從中找到突破口和生存路徑。”眾品集團董事長朱獻福說。
2014年,長葛市與清華大學合辦了“領導干部素質能力研修班”、“高級工商管理總裁研修班”。在政府資源撬動下,該市企業在經濟“寒冬”中涌起了“學習潮”,主動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聯合開辦MBA班,僅2014年一年的學員就有1700多人。
抓住了科技創新“牛鼻子”
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內已建成3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葛在不具備沿邊、沿海開放優勢和沒有任何礦產資源的情況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如此成績,靠的就是科技創新。”長葛市科技局局長胡群成說。
而長葛市產業集聚區能連續5年入圍全省“十強”,也得益于此。
長葛市每年拿出至少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培育名牌產品、引進人才、技術創新。目前,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內已建成3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引進博士168名、碩士426名、行業頂尖技術權威人才16名;企業專利申請量4000多件,占許昌市總量的70%,有力地支撐了長葛市專利申請量連續8年居全省縣(市、區)第一。
正是在科技創新帶動下,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內不少工業項目均為高科技項目,不少企業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
鴻昌電子等50多家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升級成功“轉身”;
黃河集團與富士康合作的手機項目,全部采用日本進口全自動數控機床金屬加工設備;
森源電氣通過引進意大利生產線和兩套機器人折彎單元,裝備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
……
摸準了集群發展“主動脈”
通過龍頭帶動,形成7個億元產業集群
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園區辦主任孫明亮告訴記者,通過龍頭帶動,目前,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已形成超硬材料、裝備制造、食品加工3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正在打造不銹鋼及制品、車輛制造及零部件等2個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正在培育新型材料和印刷包裝2個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
而這種帶動作用從一開始就有跡可循:2009年,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獲省政府批復。在此之前,眾品、奔馬等龍頭企業入駐,與遠東陶瓷、易和電器等最早入駐的企業一起構成了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產業框架,至今都沒有大的變動。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產業鏈上,還體現在面對經濟新常態的轉型上。
近兩年,隨著臨空經濟、“互聯網+”等經濟新常態到來,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內的龍頭企業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
其中,面對“互聯網+”,森源、眾品等龍頭企業成為“領頭人”:森源信息中心為企業提供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眾品食業通過整合專用車輛1萬多臺,完善了“地網”,建立鮮易網、冷鏈馬甲,打造了“天網”,成功由生產商轉化為服務商。
在它們的帶動下,目前,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內發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在80%以上。
找準了優化發展的“好路徑”
先后引進了中國低碳產業投資中心、中國循環經濟(長葛)國際論壇等創新發展平臺,促成了中森虎皇與漢能集團等一批戰略合作。
4月7日,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的中森虎皇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工作,搭建“零排放”建筑的樣板間。這也是該公司和全球知名企業漢能集團共同研發的項目。
漢能集團是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企業。據了解,我市也是該集團項目落戶時唯一沒有提出土地、稅收優惠政策的縣(市)之一。而這一切,得益于我市產業、企業與該集團在合作項目上的高度互補。
“落戶的項目都是園區精心篩選的項目,很有代表性,擁有該領域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的技術。”孫明亮說,“這也體現了我們招商引資的原則,就是招大引優,有選擇去招商,更能發揮產業集聚區作用、拉長產業鏈條。”
正因為如此,長葛市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幾乎都是圍繞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集群和新興產業進行。“能不能拉伸產業鏈條、能不能提升產業檔次、能不能增強行業競爭力”成為選擇項目的重要標準。
目前,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已與4家世界500強企業合資合作,帶動了一些產業由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由本土化經營向國際化運營邁進,逐步形成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態勢。
打好了集約發展的“精算盤”
累計拒絕43個項目入駐,清退項目15個,騰出土地600多畝,安排新項目10個
近兩年,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牢固樹立“以畝產論英雄”的理念,對新項目的投資強度、科技含量等嚴格把關。同時,該市產業集聚區還堅持向空中要地,對3層以上標準化廠房,每提高1層,每平方米補貼180元。目前,該集聚區內已建設多層標準化廠房240萬平方米。
而對已入駐但預留土地過多、閑置時間過長的項目,長葛市產業集聚區要求其對剩余土地及時利用;通過招商、改擴建等形式,挖潛置換、“騰籠換鳥”,對閑置1年以上的征收土地閑置費,超過2年的堅決收回。
其中,占地145畝的神雁機械因為原來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產能落后,被轉換為大森電器新型軌道交通配套設備產業化項目。
記者在大森機電廠區看到,入駐園區僅4個月,大森機電已利用原有廠房投產。目前,新項目廠區正在緊張建設,鋼架結構已完工。
“這種項目退出機制,會讓企業更注重創新和產品附加值,讓園區企業逐步高端化。”談及入駐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的感受,大森機電董事長趙曉東說。
依靠建立的企業綜合效益考評辦法和退出機制,對產出率低的項目和企業限期“騰龍換鳥”,長葛市產業集聚區目前已累計清退項目15個,騰出土地600多畝,安排新項目10個。
正如長葛市委書記劉勝利在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時講的那樣:長葛市始終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創新驅動、集約用地兩手齊抓,不斷提升主導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質量效益,為打造長葛發展升級版提供最強有力的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