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張志強作為課題組長組織編研完成的《2015科學發展報告》已于2015年6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作為中科院年度報告系列產品之一,《2015科學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員張志強作為課題組長組織編研完成的《2015科學發展報告》已于2015年6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作為中科院年度報告系列產品之一,《2015科學發展報告》綜述分析2014年度國際科學研究前沿進展動態,展望研判重要科學領域國際研究發展趨勢,觀察綜述主要科技領域國際科技戰略規劃與研究布局,報道介紹我國科學家所取得的代表性突破性重要科研成果,概括介紹我國科學研究整體發展狀況,并向國家提出有關我國科學發展的戰略政策咨詢建議,為國家宏觀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全書共6章52萬字,收錄文章62篇。百余位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參與報告的撰寫,其中有10位院士,其余為目前活躍在科學前沿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或骨干。有關部分諸如中國科學的發展概況則由專門的科研管理研究人員或政府主管部門的專家撰寫,而科技領域發展觀察多為科學家與戰略科技情報專家合作撰寫。
《2015科學發展報告》核心專題和重要內容要點提示:
描繪最新科學進展,透析科學前沿問題,觀察科技領域發展,眾多院士建言獻策,科學應對發展難題。2015年的報告重點專題有:①科學展望:介紹空間科學和微納光子學的發展現狀并展望未來發展趨勢。②科學前沿:綜述分析核物理前沿科學問題、中微子物理、手性科學與技術、煤炭清潔高效轉化中的碳一化學、新一代基因組編輯技術、腦功能聯結圖譜、冷凍電子顯微學和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等15個前沿方向的研究進展。③中國科研代表性成果:介紹我國科學家在希爾伯特第十八問題、黑洞熱吸積領域、在常溫固態系統中實現抗噪的幾何量子計算、過渡金屬元素高氧化態、乙炔法制氯乙烯無汞催化劑、30納米染色質雙螺旋結構解析、互補序列介導的外顯子環形RNA產生機制、水稻代謝組的生化及遺傳基礎、中國手足口病疫苗研發的臨床研究、卵透明帶缺失致病基因、鳥類起源整合性研究、熱帶生態系統碳源匯功能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以及我國灰霾PM2.5中二次氣溶膠的定量研究等領域取得的25項創新性成果。④科技領域發展觀察:綜述基礎前沿、人口健康與醫藥、生物、農業、環境、地球、海洋、空間、信息、能源、材料制造和重大研究基礎設施等12個科技領域的研究進展和科技戰略規劃與研究布局。⑤中國科學的發展概況:介紹國家基礎研究管理工作進展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情況,并從科學論文的產出規模、學術影響力和引領性、國際合作等多個維度,分析2009-2013年我國科研產出的整體水平及其所處的國際地位。⑥中國科學發展建議:中科院學部的咨詢項目組就實施“材料基因組計劃”推進我國高端制造業材料發展、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生態草業特區”探索草原牧區新發展模式、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環境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影響及適應等提出的政策與建議。
《科學發展報告》自1997年起開始發布,今年是第18本。為了進一步提高報告的科學性、前沿性、系統性、指導性等特點,《2015科學發展報告》在以往報告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版,整合或調整了“諾貝爾科學獎評述”、“公眾關注的科學熱點”、“科技戰略與政策”等欄目,增加了“科技領域發展觀察”欄目,以期更系統、全面地觀察和揭示反映國際科學發展的整體進展態勢、總體趨勢、發展戰略和研究布局,以及總覽我國科學發展的進展狀態、發展影響以及相關政策建議。
中國超硬材料網小編帶你先睹為快《2015科學發展報告》中一些關鍵的內容:《科學發展報告》《高技術發展報告》《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并稱“三大報告”,承擔向社會公眾和國家決策層報告世界科學和中國科學發展情況的使命。中科院最新發布的《2015科學發展報告》,對近五年來中國SCI文章做了整體評估(基于WoS數據庫)。從這些統計圖來看,中國近幾年在科研積累方面,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毫不為過。但是美國在學術引領方面上,已經把全世界遠拋在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