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制造2025已經拉開了工業轉型的大幕。我省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大省,隨著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以及“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和跨界融合,未來10年既是河南制造...
中國制造2025已經拉開了工業轉型的大幕。我省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大省,隨著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以及“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和跨界融合,未來10年既是河南制造業發展的機遇期,也是制造業提質增效的黃金期。如何抓住這黃金十年,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變?6月14日,記者獲悉,經省政府批準,省財政廳印發了《河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實施方案》,統籌整合現有的省級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等財政專項資金,設立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推動河南制造由大變強。基金規模初步按30億元設立,其中省財政出資10億元、專業機構(含金融機構資金和募集社會資金)出資20億元。
《方案》指出了基金的支持方向,主要用于支持培育“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基金將成立投資委員會,負責研究確定基金的投資區域和產業領域、支持方向、預期目標、激勵方案和基金管理團隊。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行業管理部門和省財政廳為投資委員會成員單位。
《方案》明確了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投資方式:一是直接投資用于支持全省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直接投資的投資期限一般不超過7年,原則上投資期5年,后2年為回收期;投資對象限于我省境內未上市企業,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投入單個企業原則不超過被投資企業投資總額的20%,不參與企業管理。二是與部分產業集聚區所在市縣共同設立若干地方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每支基金原則上募集資金總額不低于2.5億元,其中省級出資5000萬元;產業集聚區所在政府出資額不低于5000萬元;專業機構(含金融機構資金和募集社會資金)募集不低于1.5億元。
關于風險防控措施,《方案》明確了基金實行托管專戶進行管理,專款專用,專賬核算;財政資金承擔有限責任,財政承擔基金的全部投資風險以財政出資額及其收益為限;對單個募投項目承認投資風險,給予一定的投資失敗容忍度;建立基金投資前公示制度,健全基金投資運作情況社會中介機構獨立審計制度;為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和分散風險,對單個企業的累計投資不超過基金規模的20%等。
《方案》還設立了直接投資退出機制,按照收益最大、風險最小原則,選擇IPO、股權回購、股權轉讓、清算等市場化規則退出,本金及收益滾動使用。為了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財政資金退出可按事先約定略晚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
為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部署,我省正大力推進省級財政涉企資金基金化改革,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引入市場化模式,充分發揮杠桿和引導作用,構建財政資金激勵引導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按照整體謀劃,我省將首批設立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文化產業等4支政府性產業發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