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黃河旋風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上海明匠智能100%的股權,資產對價4.2億元,發行數量為5330萬股。同時公司以鎖價方式向喬秋生,陳俊等7個自然人募集配套資金4.2億元,本次募集資...
黃河旋風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上海明匠智能 100%的股權,資產對價 4.2億元,發行數量為 5330萬股。同時公司以鎖價方式向喬秋生,陳俊等7個自然人募集配套資金4.2億元,本次募集資金中 3.3億元用于上市公司寶石級大單晶金剛石產業化項目、3000萬元用于補充明匠營運資金,剩余 6000萬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明匠智能是工業4.0“強標的”,有利于開拓相關新業務
明匠智能核心專利較多,目前已完成多個合作項目,合作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實力較強。公司在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產品較為豐富,凈利潤增速快,對工業4.0概念理解深刻。
穩健務實探索智能化道路
公司對于工業4.0方向的試探很謹慎,對明匠的收購也較為低調。本次重組完成后,隨著工業 4.0概念的逐步推廣,公司也將藉此并購的契機,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和智能化生產系統,從而加快上市公司業務多元化的發展,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關于“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
明匠智能是總部位于上海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工業4.0相關軟硬件系統的研發、制造、集成與實施。2014年,明匠智能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推出了國內首條"工業4.0"流水線。2015年,秉承“明星智造,匠人精神”的信念,明匠智能立足"互聯網+制造",致力于自主可控、定制化的"中國制造2025"智能工廠系統與智能設備!
明匠智能是上海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公司員工400多名,各類研發人員100余名。公司擁有發明,實用新型,軟件著作權專利40余項,仍然在不斷申請之中。明匠智能立足于智能制造行業,有多年非標設備制造經驗,擁有多條國產化智能流水線項目合作經驗,涵蓋產品全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全過程,擁有工廠級設備監控、分析、可視化遠程推送等多種前沿技術。2014年明匠智能與中科院高等研究院聯合開發智能采集板卡,引領工業智能制造業產業升級,致力于成為中國"工業4.0"領軍企業。[2015年明匠智能進一步拓展市場,業務已經從汽車行業迅速擴展至家電、建工、機械、金屬非金屬等諸多制造業領域。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市場,立足“互聯網+”,打造“中國制造2025”自主可控、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整體系統。
延伸閱讀:明匠如何搭上工業4.0的快車
2015(第三屆)先進制造業大會于5月8日下午圓滿落幕,會上以“信息網絡技術推動制造業革命”為主題,引發眾多與會學者、企業家、工程師等人的熱烈討論。而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也在討論中被頻頻提起,它們在這場制造業革命中究竟意味著什么,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或許會告訴我們答案。
智能制造是中國走向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德國有“工業4.0”,美國有“再工業化”,日本有“再興戰略”。中國也順勢而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一場制造業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
加快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在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戰略研究框架中也將“大力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作為戰略之一加以研究。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名譽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在大會中指出,“先進制造業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的制造業能夠變成一個智能制造的制造業,變成一個綠色制造的制造業,變成一個服務型制造的制造業,也變成一個超常態制造的制造業。”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離這個目標仍有著一定的距離,必須要經歷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的階段。“要想加快步入工業4.0,工廠的裝備一定要符合要求,將智能裝備配備上。”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俊說。
明匠智能,做中國自己的“工業4.0”
明匠智能是國內較早開始從事“工業4.0”的公司之一,并擁有了公司自主研發的汽車智能化自動生產線項目。陳俊介紹說,“2014年年初,我們開始了工業4.0的軟件研發,后來我們在當年的工博會上展示了國內第一條工業4.0的流水線,引起了當時的轟動。今年一季度我們的訂單出現了井噴式地發展,一季度的訂單已經達到了和去年全年一樣的數量。”
該公司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并非偶然,一是順應市場需求,立足于智能制造;更重要的是明匠已有著眾多成熟的項目經驗,并與上汽、大眾、奔馳等公司都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這都將令之后的項目獲益匪淺。“我們自主研發了MES系統、智能APP系統、數據信息采集裝置,利用這些工具,我們基本上可以搭建一個智能工廠出來。根據我們的項目經驗,我們看到通過整個系統集成,能夠評估出來效益提升在30%左右,材料利用率也會提高,產品一次性合格率也提高,每百萬件缺陷率降低。”陳俊說,這將極大地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建成一個系統高效的工廠。
明匠并不止步于搭建智能工廠,他們還要在工業機器人及其應用、物流與倉儲自動化系統工程方面有所作為,并逐步將這些成果應用到汽車、家電、乃至食品等行業。陳俊稱:“未來的工廠通過網絡互聯,可以實現最終產品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依托這個渠道,工業4.0有望形成可超越淘寶的商業模式,當前我們也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