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據新華社
■ 解讀
政治局會議釋放出8大信號
1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會議要點】: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為明年和今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解讀】:新常態是這次會議的一大主題詞。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新常態意味著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變了,決策層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路也在調整,宏觀經濟目標將會呈現多元化趨勢。”
會議提出,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
“這四個著力點重點突出、目標明確,體現了中央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決心和信心。”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2
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
【會議要點】: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解讀】: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面臨的發展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實現經濟轉型是中國經濟的關鍵選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經濟新常態下,要把轉方式和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只有微觀基礎和產業基礎不斷改善,經濟穩定性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
他還指出,明年我國經濟將呈現由弱轉穩的趨勢,出口、消費、投資均有望實現平穩增長,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將支持經濟向新常態平穩過渡。
3
新興產業和服務業“雙支撐”
【會議要點】: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促進大眾創業、大眾創新,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
【解讀】:中國經濟再靠以往大規模投資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及外部需求,難以繼續維持健康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到中高速過渡必然發生的增長動力切換,也是重要的戰略部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
王軍指出,下一步要通過相關政策和制度安排,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資本參與投資,從金融、財稅、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4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會議要點】:要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轉變。
【解讀】: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表示,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糧食生產的各種資源要素已經繃得很緊,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在不斷加大。
畢美家說:“今后應突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把綠色理念貫穿于增產模式攻關的全過程,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據了解,農業部門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改良酸化、鹽漬化等障礙性土壤,培肥地力,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深耕深松,保持耕地的肥力,促進水資源有效利用等。
5
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
【會議要點】: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解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胡序威認為,這一部署意在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既有利于縮小地區差距和貧困差距,又能形成幾大區域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上述部署既有重點又有全局觀。”他表示,京津冀優質生產要素聚集,對經濟發展全局意義重大;長江經濟帶產業基礎良好,又將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統籌起來,有利于生產要素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擴散;推進“一帶一路”,是擴大對外開放有力之舉,廣袤的中西部地區將受益匪淺。
6
就業和扶貧加以特別重視
【會議要點】:要加強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特別要重視做好就業和扶貧工作。
【解讀】:新常態下,明年民生政策走向如何?
“就業是民生之本,扶貧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中央把這兩項工作作為明年民生工作重點,既抓住了基礎,也抓住了重點,是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具體體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他指出,今年以來,民生政策效果明顯,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穩定。從目前情況看,明年在就業和扶貧上還會有進一步動作。
7
經濟體制改革將強力推進
【會議要點】: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提高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質量,抓好經濟體制改革措施的落地。
【解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障礙,最終要通過改革去突破。
今年以來,行政審批、金融、財稅、投融資、對外經貿等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推進,既在穩增長上發力,又有效推動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為我國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專家指出,這次會議體現了中央強力促改革的決心,也為攻堅期如何向縱深推進改革作出具體部署,那些難度大、阻力大的改革有望在明年強力推進。
8
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會議要點】:要釋放內需潛力,促進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解讀】:當前,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美國正式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資本流出新興經濟體,我國也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保持較快增速。商務部預計,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即將超過吸收外資金額,未來5年對外投資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預計,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可能出現拐點,從多年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格局轉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現逆差。“當前支持國際收支進一步改善的條件已經具備,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對于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性至關重要。”張燕生說。
■ 預測
各方預測明年增速在7%-7.3%
根據往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一周,中央政治局會召開會議研究來年經濟,有媒體稱,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12月9日召開。
盤點近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些年份的會議會明確來年的經濟增速目標,并予以公開。因此,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最為引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經濟增速目標。不過,最終的數字一般在來年3月份的“兩會”期間公布。
經過多年超過8%的高速經濟增長,近兩年來中國經濟增速略有回落。2014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把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各方預測,2015年的經濟增長可能還要再低一點,大概在7.0%至7.3%之間。
社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4年秋季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長7.0%左右。
中國銀行12月2日發布的《2015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繼續放緩,但是總體看經濟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預計全年GDP增長7.4%左右,顯著低于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報告》預計2015年GDP增長7.2%左右,CPI增長2.4%左右,全年經濟運行依然呈現“低增長+低通脹”格局。
近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等撰寫的《尋找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報告中預測,2015年GDP同比增長7.3%,明年央行[微博]可能全面降準4次并降息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