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到處是偷挖鋁礬土的人,把山坡都挖空了,我們多次反映到現在也沒有人處理。”連日來,多名村民向本報記者反映,汝州市寄料鎮馬長莊村幾乎成為“偷挖者”的天堂,好好的耕地被挖成深坑,復耕無望。
山坡被開10畝大坑
寄料鎮位于汝州市西南部,距離汝州市區近40公里,是一個以煤炭、鋁礬土聞名的資源名鎮。馬長莊村則是該鎮的一個偏遠山村。
沿著泥濘不堪的道路,11月2日,記者費了很大勁找到該村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村子西南角的山坡似乎被開膛了一般,順著一車寬的小路看過去,一個占地近10畝的大坑張著口,四壁裸露著紅色的巖石,留下清晰的大型機械施工的痕跡。粗略估計,大坑有50多米深,坑里還散落著一大堆未運走的鋁礬土。
距離該村1公里多緊鄰公路處,有兩個大型的料場,堆放著挖出的鋁礬土。當天下午,記者看到,鏟車正忙著往卡車上裝土。3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6輛車先后裝滿鋁礬土后離去。
幾名村民說,3個多月前,有幾撥人帶著鏟車等施工機械來到村里,開始挖村里的坡地。受害的主要是張家灣四組的地,幾十畝坡地先后被挖,每天都有一車車的鋁礬土運出村外。大鏟車把村里的路都碾壞了,更嚴重的是,開挖者將鋁礬土運走后,根本不將剩下的土回填,留下一個個深坑,無法復耕。
“我們給各級部門都打過舉報電話,有時也會有人下來檢查,但非法開采的人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幾名村民說。
知情者透露“比挖煤還賺錢”
當天,經多方努力,記者找到了當地的一名知情者趙磊(化名),了解到了挖鋁礬土的更多內幕。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非法開采”,趙磊說,在汝州市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有鋁礬土采礦證,在村里實施小規模開采的,通常都是非法開采。這些人在初步查探后,會成片地包地,并向村民支付一部分租金,就開始挖采。“一畝地的租金一般是六七千元,不會超過一萬元”。而位于伊川、汝州交界處的馬長莊村是鋁礬土分布的集中區,偷挖活動更為猖獗。
趙磊說,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鋁礬土的價格每噸不過100多元。近段時間以來,國內氧化鋁的價格不斷攀升,作為原材料的鋁礬土也緊俏起來。“八點(鋁硅比,衡量鋁礬土優劣的一項主要指標)以上的每噸320元,八點以下的每噸230元,汝州大部分是八點以下的”,“按照每噸230元計算,通常情況下,一個礦口一天要挖1500噸左右,算下來一天收入30多萬元,而平均下來每噸成本不足30元,一天凈賺27萬元”,“幾個人合伙挖幾個月,都成了百萬富翁”。
在趙磊看來,挖鋁礬土甚至“比挖煤還賺錢”:“露天挖煤,通常情況下除去表層20多米深的土,煤層不過三四米厚;而挖鋁礬土,通常情況下也需要除去20多米表層土,但下面是20多米厚的鋁礬土層,雖然煤的價格高出100多元,但算下來挖鋁礬土更賺錢。”
這么暴利的一個行業,可不是人人都能干的。趙磊透露,偷挖者必須有一定的關系和勢力,“得做通村里的工作,不要讓村民們告,還得應付上面的檢查,不過檢查都是罰款了事”。除此之外,偷挖者之間也存在激烈的競爭,“如果幾家包的山頭相距很近,會互不相讓,甚至會釀成沖突”。
地礦局工作人員
讓村民“看住自己的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寄料鎮,偷挖鋁礬土的有六七撥人,而整個汝州市有20撥之多。
在幾天前的一次采訪中,汝州市的另外一個資源大鎮蟒川鎮,由于私自挖采鋁礬土的現象屢禁不止,致使稅源流失嚴重,為了加強稅收管理,當地政府派出人員在路上設點“征稅”,此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私挖現象的嚴重。
11月2日下午,記者和一名村民來到汝州市地礦局,在該局辦公室內舉報了寄料鎮馬長莊村偷挖者越界開采、侵占林地一事,一名男性工作人員簡單記錄下了舉報者的電話和偷挖者姓名,說會通知稽查人員進行處理,“不過稽查隊就那么幾個人,可能也忙不過來”。村民反復說偷挖者正在現場裝料,能否讓稽查人員到現場看一下。
10分鐘后,該村民離開地礦局時,接到汝州市地礦局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在另外一個鄉忙著,無法趕到,要求村民“看住自己的地”。昨日下午6時許,記者再次電話聯系上這位村民,被告知,除了接到上面的電話外,再也沒有人和他聯系,而偷挖者的數千噸鋁礬土已經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