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負債期限結構在2008年發生了較大的調整:2007年度公司負債全部為流動負債,2008年度公司有效合理地利用了財務杠桿,新增7000萬元的銀行長期借款。”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晶金剛石”)財務總監李繼剛告訴《中國會計報》記者。也正是這個調整,讓華晶金剛石真正走向了做強之路:2007年度利潤總額2845.71萬元,2008年度利潤總額增為4931.75萬元,較2007年度猛增73.30%,2009年度實現利潤總額6133.87萬元,同比增長24.38%;市場占有率也逐年提高,從2007年的4.21%上升至2009年的7.45%。種種跡象表明,銀行正是華晶金剛石騰飛所需的“金剛石”。
銀行貸款“筑基”
華晶金剛石主要從事人造金剛石及原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人造金剛石合成設備的研究開發。“2008年以前,公司局限于較少的自有資金規模,發展主要依靠商業信用籌集資金,資金來源結構呈現短期化的特征。”李繼剛表示。據了解,華晶金剛石在2008年以前沒有一筆銀行借款,主要依靠應付賬款、預收款項等來進行融資。2007年年末,華晶金剛石應付賬款余額為4178.11萬元,占其流動負債比例53.83%。2008年,華晶金剛石與中信銀行[5.36 -0.74%]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分行簽署了《人民幣借款合同》,借款金額為人民幣7000.00萬元,借款年利率為5.4%,借款期限自2008年至2011年。
“雖然近年來公司利用技術領先優勢迅速擴張,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但是僅僅依靠自身積累難以滿足迅速占領市場份額的需要。因此,公司于2008年分別進行了增資擴股和銀行借款。”李繼剛介紹道,“籌得資金為公司產能進一步擴張提供了保障,公司對現有設備陸續進行技術改造,2009年度新增產能0.8億克拉,產能擴大至4.2億克拉。”7000萬元銀行長期借款改善了華晶金剛石的負債結構,也讓華晶金剛石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資產結構來看,2007年年末至2009年年末,華晶金剛石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6.75%、38.46%、25.42%;從長短期負債結構來看,2007年年末至2009年年末,流動負債占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100.00%、38.44%、31.09%。也就是說,華晶金剛石在獲得銀行借款之后,才化解了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的風險,真正實現了資產負債的合理搭配。“公司債務比例與資產規模較為配比。”李繼剛表示。
舉債能力增強
2009年年末,華晶金剛石合并資產負債率為24.71%。“公司長期償債風險和壓力并不大,公司不存在現實的償債風險。”李繼剛表示。
“公司突出的盈利能力從根本上保障了公司的償債能力。”李繼剛說,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華晶金剛石實現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分別為3508.08萬元、5906.41萬元、7709.09萬元,“這顯示了公司具有較強的償還到期利息的能力,且償債能力逐年提高。”近年來,華晶金剛石產品較為暢銷,部分客戶先付款后提貨,這使得其經營性現金流較為充裕。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華晶金剛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5306.12萬元、2996.80萬元、5655.99萬元。“充沛的現金流是公司按時償還到期債務的有效保障。”李繼剛繼續分析說。
李繼剛還分析說,不斷擴大的資產規模則為華晶金剛石提供了強大的舉債基礎。截止2009年12月31日,華晶金剛石總資產達41440.1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合計25707.22萬元,且其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均未抵押。“隨著逐步發展壯大,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得以優化,開始有效地利用銀行貸款等財務杠桿。目前公司資產負債率不高,保持在合適水平,公司償債能力較強。”李繼剛表示。
銀行承兌匯票顯威
華晶金剛石除了申請銀行貸款來幫助自己完善資產負債配比外,從2009年開始,在其經營活動中也逐漸出現了銀行承兌匯票的身影。資料顯示,在2008年及之前年度中,華晶金剛石應付票據余額一直為0,但在2009年度,其應付票據余額為1003.60萬元,占負債總額的9.8%,是除了銀行長期借款之外的最大負債項目。據了解,這些應付票據全部為銀行承兌匯票。而銀行承兌匯票的使用,為華晶金剛石節約了資金成本。截止2009年年末,華晶金剛石的財務費用為93.54萬元,占其營業成本總額的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