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由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和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棕剛玉冶煉工程項目,獲2007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后。在今年的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評比中,由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和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兩個項目又喜獲部級科學技術獎。其中: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搬遷新建項目獲2008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群控爐窯余熱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系統工程項目獲2008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全廠遠景
窯爐與干燥窯及全余熱利用系統
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搬遷新建項目由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設計,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實施完成。項目總圖規劃合理,場地分區明確,管理方便。工藝設備選擇合理,充分利用引進的國際先進的金剛石滾輪工藝設備、檢測設備和工藝軟件技術提升結合劑、松散料投攤料技術,完善成型設備,采用了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自行設計建造總承包的國際最先進的計算機群控高性能全自動化陶瓷磨具燒成窯爐群和全余熱綜合利用節能技術及清潔生產技術,提高砂輪加工設備性能和精度,生產出高效精密磨具,增強了市場應變能力。
項目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工業衛生、節能和清潔生產措施完備。針對磨具生產的特點,實施了一系列優化的處理措施,采用成熟高效的環保設備,使粉塵排放和廠界噪聲均達到國家規定的Ⅱ級排放標準。
該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全廠生產搬遷,在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莫運水總經理的卓越領導和精心組織下,全體員工團結一致高效工作,在一個月內實現了生產能力不中斷的無縫銜接搬遷。
該項目的建成使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成為我國現代化的綜合性節能環保型磨具生產企業。本項目對推進我國磨具行業實現節能環保和勞動安全、工業衛生、清潔生產和信息化的特色集成,具有示范影響作用,其成果已在行業推廣應用。
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群控爐窯余熱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系統工程項目,由蘇州遠東砂輪有限公司領導組織,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總承包完成。項目按既滿足生產工藝流程又利于能源綜合利用為主線,將四座60立方米陶瓷磨具燃天然氣抽屜窯、一條50米燃天然氣隧道窯、一座十五通道余熱干燥窯、二座十二通道余熱干燥窯和二座18立方米高精度燃氣樹脂硬化爐優化布置為窯爐余熱利用、節能減排、冷卻水循環利用體系。采用全余熱綜合利用節能技術及清潔生產技術,實現了清潔燃料天然氣燒成的高性能陶瓷磨具窯爐群,和全余熱綜合利用節能技術及清潔生產技術,和勞動安全、工業衛生生產。
項目投產一年,實現了降低能耗,節約能源,減少了廢氣排放量,將燒成窯排出的煙氣資源化,作為加熱熱源用于陶瓷磨具坯體的干燥,實現能源和廢棄物資源的再利用。2007年與搬遷前相比,企業實現節約能源成本1030萬元。大氣排放物減少42%。綜合控制水平達國際領先水平,±1℃控溫精度。產品能耗國內最優,隧道窯為1312KCAL/噸陶瓷砂輪,抽屜窯為2050KCAL/噸陶瓷砂輪,余熱綜合利用水平本項目國內外行業最高。噸產品煙氣排放量本項目國內最低,是國際市場的三分之一。同水平同質量內容總造價,本項目是國際市場的三分之一。環境保護實現中國國家排放標準。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總體水平具國際先進水平。(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 趙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