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久前舉行的2014年中國國際硅業大會公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我國工業硅產量為70萬噸,同比增長16.7%;國內多晶硅平均價格為每噸16.1萬元,同比上漲23%;多晶硅行業實現利潤...
不久前舉行的2014年中國國際硅業大會公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我國工業硅產量為70萬噸,同比增長16.7%;國內多晶硅平均價格為每噸16.1萬元,同比上漲23%;多晶硅行業實現利潤6億元,同比增長208%。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表示,這意味著我國硅行業市場迎來了全面復蘇。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產業政策扶持、市場需求增加等利好因素,另一方面,也凸顯了我國工業硅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調整、企業技術改造的成效。
近幾年,我國工業硅生產企業加速升級裝備,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低水平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等亂象。同時,工業硅大爐型企業正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達到節能降耗、削減成本的效果,在很多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截至去年底,我國已投產工業硅爐型中,12500至25000KVA冶煉爐達到320臺,是目前數量最多的爐型,占總量的77.3%,每年產能約275萬噸,占總量的72.3%。我國前十大工業硅企業產量全國占比也從過去的不足18%提高至去年的31.3%。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國硅行業市場已全面復蘇,但產品附加值低、結構性矛盾突出、創新能力不足和國際貿易爭端不斷等諸多挑戰仍然存在,如何從硅產業原料生產大國向高端制造強國轉變是硅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從工業硅出口方面來看,市場形勢趨好。據統計,上半年,我國工業硅出口量達39萬噸,同比增長27%。其中,3月、4月的單月出口量就超過7萬噸。有業界人士認為,如今全球經濟疲軟,各國把光伏產業等新能源作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點,這對有著全球60%左右工業硅產能的我國硅行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
實際上,我國硅行業對此還應冷靜看待。馬海天認為,我國還僅僅是硅產業原料生產大國。盡管目前我國硅行業的整個產業鏈已經打通,包括從上游的工業硅、中游的多晶硅、下游的光伏產業,但我國硅行業主要還是以生產低附加值的硅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依然比較缺乏。從光伏產業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來看,目前我國生產的多晶硅產量僅占整個產業的30%左右,而有機硅的占比更低。
與此同時,隨著大型工業硅冶煉爐生產進一步穩定及產能的不斷釋放,我國工業硅產量必然會進一步上升。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硅行業的復蘇也會成為業內比較看好的投資領域,企業改擴建趨勢會愈發明顯,這將會給硅行業市場的供需平衡造成新的壓力。因此,必須警惕新一輪的產能過剩。
業內專家表示,為避免新一輪硅產業產能過剩,一方面,要堅持環保紅線,強化環保核查,嚴格控制產量擴張,堅決淘汰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的落后生產力;另一方面,要推進行業整合,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約化經營能力,形成合理的規模效益。此外,要圍繞集成電路、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建上下游利益緊密結合的聯合體,形成國際競爭力。只有進退有序、加速升級,硅行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