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日本亲与子乱av大片,bj女团熊猫班全员卸甲,鲁大师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您好 歡迎來到超硬材料網  | 免費注冊
遠發信息:磨料磨具行業的一站式媒體平臺磨料磨具行業的一站式媒體平臺
手機資訊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關鍵詞 河南工業大學|2014-09-19 09:43:14|來源 中國超硬材料網
摘要 一、概述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1956年開辦的”鄭州機器制造學校”研磨工具及其制造、分析化學兩個專業的基礎上,逐步創建發展起來的。1956年2月16日,一機部下令組建鄭...
  一、概述

  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1956年開辦的”鄭州機器制造學校”研磨工具及其制造、分析化學兩個專業的基礎上,逐步創建發展起來的。1956年2月16日,一機部下令組建鄭州砂輪制造學校。3月6日校名正式定為鄭州機器制造學校,成立了研磨學科。這所中等工業技術學校創建成為全國唯一設有研磨專業的學校。1983年學校更名為“鄭州機械專科學校”,在研磨學科的基礎上,組建了磨料磨具工程系。學校于1993年更名為“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1998年,其隸屬關系由機械工業部轉為河南省。2004年8月12日,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與鄭州工程學院合并組建河南工業大學,由磨料磨具工程系發展成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歷經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建設,現已發展成為以磨料磨具、超硬材料為特色、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并舉,具有明顯特色的學院。學院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系、無機非金屬材料系、研磨工程系、實驗實習中心、超硬材料及制造研究所、磨料磨具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學院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碩士點,下設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三個二級碩士點;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以及磨料磨具制造、材料科學與工程(超硬材料)兩個專科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5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28人,博士和在讀博士35人(海外歸來博士6人),碩士生導師20人,博士生導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機械部青年科技專家1人,河南省創新人才工程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河南省教育廳杰出人才創新基金1人。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高溫耐磨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超硬研磨復合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重點學科超硬材料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校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中心、鄭州市(中意合作)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鄭州市環境友好涂料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超硬材料及制品方向、磨料磨具制造方向是全國高校中唯一設點的專業方向。實驗室面積16000平方米,儀器設備1200余臺套,總價值1800余萬元。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重大專項、省杰出人才基金項目共12項,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68項,企業合作項目76項。出版教材、著作22部,近年來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3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72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低溫陶瓷結合劑金剛石砂輪、高溫樹脂結合劑、CBN砂輪、柔軟耐水砂布等許多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成果先后在印度沙瓦超硬材料公司2等30多家企業生產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院是全國磨料磨具、超硬材料、涂附磨具行業副理事長單位,有8名教授擔任全國磨料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涂附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行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及國家砂輪生產許可證注冊審查員。學院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先后有25項新技術通過國家專利認證,并先后與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鄭州白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鄭州玉發磨料集團公司、廣東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創匯實業有限公司、廣東小太陽砂磨材料有限公司、山東圣泉集團、深圳常興金剛石磨具有限公司、匯金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后在學院設立“獎教、獎學金”300多萬元。廣東小太陽砂磨材料有限公司的“高品級砂磨材料技術研發中心”、廣東創匯實業有限公司“高品級樹脂磨具研發中心”、深圳常興金剛石磨具有限公司“超硬材料磨料磨具展示中心”設在我院。學院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先后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河南省教育廳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工業大學先進基層黨委”等。學院50多年的發展歷程,造就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造就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造就了奮發向上,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造就了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務實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牢記歷史使命,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篤行”的校訓,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品格、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實現建設高水平學院的目標闊步前進!

  50多年風雨,50多年滄桑,學院各方面發展變化確實很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日新月異,建院50多年的曲折歷程,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遭受挫折的苦惱,有成績,也有問題,有經驗也有教訓,學院的發展是學校的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縮影。

  二、創業階段

  新中國的建立,萬物復蘇,百廢待興,伴隨著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在鄭州市西郊,建立了一個亞洲最大的中國第二砂輪廠,與此同時,1956年2月16日,一機部二局下達了組建鄭州砂輪制造學校的指令。3月6日學校正式定名為鄭州機器制造學校,設立研磨工具及其制造、分析化學兩個專業,學制三年。同年汪璠先生奉命籌辦鄭州機器制造學校,創辦我國第一個磨料磨具專業,汪先生治學嚴謹,是我國陶瓷大師,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翻譯了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近藤清治博士的《陶瓷工業》,并先后撰寫了《陶瓷釉料》、《陶瓷分論》等專著,主審《陶瓷工藝學》教科書,在學科主任張國賢先生的帶領下,翻譯了前蘇聯《砂輪制造》、《研磨工業》作教材。1956年9月正式招收首屆三年制中專學生,研磨工具及其制造5個班,200多人。

  學校治學嚴謹、管理嚴格,對學生基本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要求更高,最基本原因是蘇聯磨料磨具廠,在二戰期間一直是德國法西斯轟炸的重要目標。沒有磨具工業、兵器工業就不能正常生產。因此,磨料磨具具有“工業牙齒”之稱。因而要求學生素質高,學習好,優中選優,入校后,只要有一門不及格就留級一年,管理非常嚴格。1957年,從第二砂輪廠推薦了一批優秀學生,招收了一個研磨專業班的學生。1958~1961年,在汝秉權先生擔任學科主任期間,積極進行教材建設,由陳大昭先生編寫了《陶瓷磨具》,杜宏遠先生編寫了《有機磨具》,李萃然老師編寫了《熱工設備》,徐南輝先生編寫了《砂輪廠機械設備》,何恩林先生編寫了《磨料》,使研磨專業教材建設從無到有,開創了新中國研磨材料制造的新篇章。1959年7月,第一屆畢業生分配到全國七大砂輪廠及鄭州三磨所。1960年第二屆畢業生主要分配到鄭州第二砂輪廠,1961年第三屆畢業生也分配到全國各地。這三屆畢業生成為我國砂輪制造廠的主要技術人員。先后參加了各省砂輪廠的籌建并負責技術工作。特別是分配到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的畢業生,參與了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合成研究工作。第一屆畢業生程春先發明了我國第一個金剛石鋸片,被行業稱為“鋸片大王”,榮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并被評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校友院興國教授成為我國著名的金剛石微粉專家,黃祥芬高工一直是我國金剛石及制品國家標準方面的制訂專家。組織參加了國家金剛石方面的系列標準制訂工作。學校造就了磨料磨具、超硬材料行業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1961年8月~1963年9月,由于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學校放假2年。

  1963年9月學校恢復上課,由趙志福先生任學科主任,趙先生熟悉學科管理工作,積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特別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經常到砂輪廠實習煅煉,培養了一批上手快、能力強的優秀學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研磨專業停止招生。65級學生在艱難的學習條件下于1970年2月順利畢業。

  三、改革發展時期

  改革的春風迎來了鄭州機械制造學校發展的第二個春天。1978年學校恢復辦學并于當年9月招生,汝秉權行政管理主持研磨學科工作。首先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聘請原主講教師回校上課,并聘任了一批具有扎實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充實了教師隊伍。同時,抓好教材建設,由董慶年副教授重新編寫了《陶瓷磨具制造》、徐南輝先生編寫了《熱工設備》、郭在崗副教授編寫了《砂輪廠機械設備》、陳大昭副教授編寫了《有機磨具制造》、徐為喻副教授編寫了《普通磨料制造》、王德泉副教授編寫了《磨削工藝學》、張惠民副教授編寫了《涂附磨具制造》、劉卓基副教授編寫了《硅酸鹽物理化學》、任寶航先生編寫了《結晶礦物學》、王秦生教授主編了《超硬材料及制品》等系列教材,為研磨專業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局面。1980年汝秉權先生定居美國,由郭在崗副教授主持研磨學科工作,他積極抓好實驗室建設工作,特別是專業基礎實驗室條件有明顯的改善,為該學科從中專升為專科,創造了必要條件。

  1983年,學校培養中專人才改為培養大專人才,為此學校更名為“鄭州機械專科學校”,學制三年。1983年9月,首次為磨料磨具行業舉辦了職工中專班,學制三年于1986年畢業。1984年9月開始招收大專學生。同年,在中國磨料磨具工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80多萬元建立了磨料磨具職工大學,為磨料磨具行業職工創建了一個很好的培訓基地。

  1984年,根據工作需要,郭在崗老師調到教務處工作。原研磨學科改為磨料磨具工程系,由陳大昭先生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印江副教授從一砂調到學校,任系副主任,參與學科建設。1985年,校黨委任命李登甲同志任系黨支書記。陳大昭先生主持工作期間,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從1984年,先后從重點院校本科畢業生優選了32名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并選派了4名留校畢業生到湖南大學、鄭州大學學習。自1986年起培養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多人次。為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986年,根據超硬材料行業發展需要,選派了部分教師到全國各地進行調研,籌建超硬材料及制品專業。1987年9月正式招生。與此同時,積極加強教材建設,先后由王光祖、王秦生、康季常主編《超硬材料制造》(1987年)、王秦生主編《超硬材料電鍍制品》(1987年)、王秦生、許曉旺、徐湘濤主編《金剛石燒結制品》(1987年)、陳大昭主編《超硬材料樹脂磨具》(1987年)、戴紅軍主編《超硬材料專用電器設備與儀表》(1988年)、崔巍主編《超硬材料專用電氣設備與儀表》、李穎主編《高壓物理》(1989年)、王光祖、院興國主編的《超硬材料》(1995年)、王秦生主編的《金剛石及制品》(1981年)、王秦生主編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同時積極加強實驗室建設,先后購進了2臺六面頂壓機,合成生產人造金剛石。并建成了金剛石電鍍制品等實驗室。為超硬材料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批又一批專門化人才走向了行業的技術及管理崗位。

  1987年,陳大昭同志被任命為磨料磨具工程系主任,徐為喻同志任系副主任。1988年李登甲同志受學校委派到商丘砂輪廠任廠長,校黨委委員劉景亮同志來系任黨總支書記。1989年張惠民副教授、鄒文俊教授、陳大昭副教授、徐為喻副教授等首次主持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改性脲醛樹脂砂布》研究工作,為磨料磨具工程系科技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1990年該項目通過鑒定,并榮獲機械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2年,劉景亮同志退休,由徐為喻同志接任黨總支書記,陳大昭同志任系主任,鄒文俊同志任系副主任。

  鄒文俊同志承擔的機械部青年科技基金項目《聚氨酯系列精磨拋光砂輪的研究》和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聚氨酯拋光砂輪》的研究項目,于1994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4年10月,徐為喻同志調任磨料磨具職工大學任黨總支書記,由陳大昭同志任黨總支書記,鄒文俊同志任系主任,1995年王秦生同志任系副主任。

  1997年,陳大昭同志退休,由鄒文俊同志任系主任兼任系黨總支書記;1998年王秦生任黨總支書記;同時,李志宏同志任系副主任。

  1995年,陳大昭同志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鄒文俊同志被評為機械工業部中青年科技專家。

  鄒文俊同志主持系主任工作期間,首先抓好全國高工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磨料磨具專業”的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小范圍,大幅度”改革,重點抓好課程體系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習基礎建設和教材建設和學風建設,學校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建成了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實驗實習中心。1999年,磨料磨具制造專業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高工專示范專業。陳金身老師所帶的超硬材料專業96721班榮獲團中央、教育部表彰的先進班集體。其次,抓好專業建設。1996年在充分調研的情況下,籌建了高分子材料專業,在鄒文俊主任的組織下,楊耘老師、彭進副教授、張琳琪副教授為組建高分子材料專業做了大量基礎工作,9月份招收了第一批35名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該班姚雪強同志榮獲團中央“建昊”獎學金。

  1999年,根據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需要,新增設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主要方向為特種陶瓷,同年9月招生了第一批49人專科生。2002年,學校與中原工學院合作,增設了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學制四年,2002年9月招收55名本科學生。侯永改副教授、王改民副教授、王春華副教授為組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做了大量基礎工作,為擴大學院的招生規模及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增設新專業的同時,努力抓好實驗室建設、教材建設以及全部教學文件的建設。

  第三,取得一批教學、科研成果。

  1996年,鄒文俊教授所主持承擔的《改性水溶性酚醛樹脂耐水砂紙研究》項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王秦生教授主持承擔的《高品級金剛石高產新工藝研究-φ18mm腔體新工藝研究》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由鄒文俊教授主持的《依托行業,“教學全過程”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獲河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0年李志宏教授主持承擔的《磨汽車液壓挺桿CBN砂輪的研制及應用》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崔巍副教授主持的《超硬材料微機滾鍍裝置與工藝研究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年鄒文俊教授主持的《全樹脂砂布》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年,李穎副教授主持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獲河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同時獲得省教育廳、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12項。

  承擔省重大項目2項,省重點項目5項,省杰出人才創新基金1項,分別由董企銘教授、王秦生教授、李志宏教授、鄒文俊教授、李穎副教授承擔。另外學院教師還承擔了省科技攻關項目和機械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共計65項,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EI收錄48篇,其科研成果轉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分別在全國30多家企業得到應用,促進了行業的科技進步。

  第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自1996年以來,先后送培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6人次。

  第五、加強教材建設。學院重視教材編寫工作,出版了成套的專業教材,在行業中有較強的影響力,由中國標準出版社統一出版了11套書目。張惠民副教授主編《普通磨料制造》;王秦生教授主編《超硬材料制造》、《金剛石燒結制品》、《超硬材料電鍍制品》;鄒文俊教授主編了《有機磨具制造》、《涂附磨具制造》;李志宏教授主編了《陶瓷磨具制造》;王德泉副教授主編了《砂輪特性與磨削加工》;李亞萍副教授主編了《磨料磨具概論》;陳金身高級實驗師主編了《材料專業基礎化學實驗》;王改民副教授主編了《熱工設備》。

  1997年學校金剛石制品廠合并于磨料磨具工程系,廠長霍延齡任系副主任。

  2002年,李志宏同志,被評為省管專家。

  四、快速發展時期

  2004年2月5日,省教育廳傳達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由原鄭州工程學院和原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河南工業大學的實施意見。學校調整干部隊伍,王秦生同志退休、由鄒文俊同志擔任系黨總支書記、栗政新同志擔任系主任,2004年8月12日,河南工業大學正式成立。在磨料磨具工程系的基礎上,設置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栗政新同志任副院長;鄒文俊同志任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

  2005年9月由鄒文俊同志任材料學院院長兼黨總支副書記,2005年12月,學校任命牛進平同志任材料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畢曉勤同志、李穎同志任材料學院副院長。學院在合并組建期間,主要做了三件重要工作:第一,與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聯合申報材料學碩士點,并得到批準;第二,磨料磨具制造專業被學校批準為名牌專業;第三,董企銘校長申報成功省杰出人才基金項目《高溫高壓合成PCBN復合片的研究》。

  200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已有材料學二級碩士點,包括三個研究方向: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金屬材料。材料學院的材料學在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第七批河南省重點學科(豫教高[2008]169號)獲批為二級重點學科。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被河南工業大學批注為新建本科專業,在2008年河南工業大學申請博士點建設單位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支撐單位,積極參加申請工作,為河南工業大學獲得博士點建設單位做出了貢獻。

  2010年,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學校各職能部門和兄弟院部的大力支持下,材料學院緊緊圍繞河南工業工業大學的年度工作目標,加強學院班子建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創建高水平大學的目標,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博士點建設為重點,深入落實學院的目標責任制,在黨的建設和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研創新、行業服務、管理育人、學生工作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進一步提升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河南省和超硬材料、磨料磨具行業內的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積極參加學位點申報工作,獲批材料學一級碩士學位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被批準為省級特色專業。在科學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獲批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院的超硬材料低溫陶瓷技術成果轉讓印度,取得了國際合作的突破;由侯永改教授主持的“納米AlN改性低溫陶瓷結合劑金剛石磨具的研究”項目獲得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貳等獎;由宋偉強副教授參與的“同位素石油測井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項目獲得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壹等獎。

  2011年隨著學校機構設置和處級干部換屆,材料學院黨總支升格為分黨委,學校黨委任命張寶強同志擔任黨委書記,馬武剛同志擔任黨委副書記。2011年下半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中原路校區搬到蓮花街校區31號教學樓,學院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鄒文俊教授負責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團隊獲得了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

  總之,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材料學院積極貫徹執行校黨委提出的“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奮斗目標,認真履行“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創新性研究成果,為社會服務”的三大任務。在河南工業大學快速發展時期,要抓住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諸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求得新的發展,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正確把握發展方向,積極調動全院教職工積極性,為創建高水平材料學院奮發努力。以內涵性發展為主,外延性發展為輔的發展模式。其發展速度與學校經濟發展條件相適應,與河南省經濟及超硬材料、磨料磨具行業發展相適應,迅速優化結構,調整布置,加快學科建設步伐,突出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的特色和優勢,在行業取得一批有較大影響的成果,構建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加快教、科、產相結合的步伐,確立學科的優勢地位。為超硬材料、磨料磨具、涂附磨具行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超硬材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河南遠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超硬材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超硬材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聯系電話:0371-67667020

柘城惠豐鉆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聯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南康市| 汨罗市| 黑河市| 专栏| 昌邑市| 屏东市| 宜君县| 上思县| 临洮县| 元氏县| 呼图壁县| 确山县| 土默特右旗| 额尔古纳市| 井陉县| 莫力| 桐梓县| 桐柏县| 上饶市| 霍州市| 龙陵县| 南昌市| 右玉县| 八宿县| 井研县| 鄢陵县| 山西省| 曲靖市| 吴川市| 兴城市| 武隆县| 东阿县| 台湾省| 钟山县| 徐汇区| 揭西县| 阿拉善右旗| 高青县| 吉木萨尔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