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記者從川慶鉆探公司獲悉,四川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重點工程長寧H2—7井僅用48.83天完鉆,實現零等停、零事故,標志著目前所用鉆井模板已經成熟...
近日,記者從川慶鉆探公司獲悉,四川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重點工程長寧H2—7井僅用48.83天完鉆,實現零等停、零事故,標志著目前所用鉆井模板已經成熟。目前,長寧區塊頁巖氣水平井單井平均鉆井周期是67天,而中國第一口頁巖氣水平井威201-H1井用時長達133天。我國還處于頁巖氣勘探開發初期,鉆井生產更是處在探索階段,如果不在提速提效上下功夫,很難實現規模開發。今年,川慶鉆探提出長寧—威遠水平段長1500米、垂深小于2500米的井,50天內完鉆的提速目標。
“鉆井提速的背后,是我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鉆井模板。”實現48天完鉆壯舉的50712鉆井隊隊長楊軍告訴記者自己有秘訣。
川慶鉆探摸索這套鉆井模板經歷了諸多失敗和困難。硬件上,川慶鉆探在各井段試用多種國際領先鉆頭,最終確定了表層、二開和三開選用一組個性化的鉆頭組合。為節省鉆井定向時間,川慶鉆探通過多次實驗,確定使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旋轉定向系統,僅這一項就節省時間數天。此外,PDC鉆頭+彎螺桿+旋轉導向的鉆具組合,創出鉆機月速2764.13米/臺月的最快頁巖氣鉆井紀錄。
軟件也要“硬”。以多名技術專家組成的“流動戰車”長駐現場,突出科技提速的主導地位。在頁巖氣工廠化基礎上,不斷對技術措施模式化、現場支撐集約化、生產服務市場化進行摸索和總結。
截至目前,在長寧頁巖氣戰場上,川慶鉆探共有H2、H3、H6三個平臺進行施工,下半年還將啟動多個平臺,頁巖氣勘探開發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