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石油機械公司根據涪陵頁巖氣開發需要,定制高端關鍵裝備,為頁巖氣開發提速提效提供支撐6月22日,在焦石壩焦頁28號平臺,800多噸的ZJ50D步進式鉆機像裝了智能化機械腳,在遙控器的...
石油機械公司根據涪陵頁巖氣開發需要,定制高端關鍵裝備,為頁巖氣開發提速提效提供支撐 6月22日,在焦石壩焦頁28號平臺,800多噸的ZJ50D步進式鉆機像裝了智能化機械腳,在遙控器的指揮下,順利完成從焦頁28-4井到焦頁28-1井的“自力行走”。鉆機整體移運搬遷時間由常規的5天縮短為3個小時,實現鉆機搬家當天搬遷、當天開鉆。
“有了它們,今后頁巖氣開發更有保障了。”石油機械公司機械研究院新技術推廣部經理蔣洪亮說。
石油機械公司根據涪陵工區地形地貌,創新開展重點裝備和工具研發,先后完成井工廠鉆機、大型成套壓裂裝備等多項主要核心裝備國產化改造,建立了適合我國獨特頁巖氣資源條件的裝備體系,為頁巖氣開發提供了國產高端裝備支撐。
運用創新技術研制高端鉆機
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田是國內首個整裝頁巖氣田,采用每個平臺布置4口井或6口井的叢式井布局模式開采,一次性完成全部井組鉆井作業后,整體移交試氣投產工序,對鉆機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建設初期,工程隊伍均使用4000米以上常規石油鉆機進行叢式井鉆井作業,鉆機搬遷需要7天以上才能完成,長達建井周期的15%以上。
“要實現頁巖氣的商業開發必須低成本、規模化”。石油機械公司瞄準鉆機高端技術,將創新研發與生產有機融合,加大研發力度,研制成功可快速移動和高效作業的井工廠輪軌式、步進式鉆機。
5月23日,在焦石壩焦頁30號平臺,一臺5000米輪軌式電動鉆機,從焦頁30-1HF井整體平移至相距10米的焦頁30-4HF井,用時僅57分鐘,與常規搬遷方式相比,節省了6天。
涪陵頁巖氣鉆井平臺井位分布多為三角形、菱形等布局。該公司研發步進式鉆機,給鉆機裝上“腳”,使其成為可以自由行走的鋼鐵巨人。鉆機的整體移運僅用3小時就能完成。
目前,在涪陵作業的鉆機裝備中,45%是該公司產品,電動鉆機成為我國頁巖氣井的主力技術裝備。
根據地質特點開發個性化鉆頭
“目前,公司在涪陵工區牙輪鉆頭市場占有率高達98%,金剛石鉆頭占有率達60%左右,螺桿鉆具供不應求。”石油機械公司涪陵服務中心江鉆銷售經理王憲忠說,去年金剛石鉆頭在涪陵工區市場占有率不足30%,大多數市場被國外知名廠家占據。
非常規資源開發給石油鉆頭帶來更多的需求,鉆頭的適應性開發顯得尤為重要。
該公司針對涪陵工區儲層埋藏較深、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穩定性差等特點,專門成立了由公司領導掛帥、集“研、產、銷”三方面人員為一體的項目組,先后攻克鉆頭易斷齒、磨損快、鉆具易卡等技術難關,開發出個性化金剛石鉆頭和等壁厚螺桿鉆具,形成一整套鉆頭鉆具優化方案。
在日常產品開發上,將鉆井時間、進尺、機械鉆速等影響鉆井效益的因素與設計估值比較,并對鈍鉆頭磨損情況進行評估分級,不斷完善鉆頭設計和選型,擴大國產化鉆頭市場占有率。
通過技術攻關,一開直井段的鉆井周期從5天減少至1~2天,二開定向段機械鉆速提高近3倍,水平段“一趟鉆”在部分井位獲得成功。
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裝備研發
6月中旬,該公司研制的70噸~225噸帶壓作業設備、兩套160噸高端帶壓作業裝置,在焦石壩帶壓起下管柱作業中應用成功。
該公司機械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丁永偉解釋,為了研發適合涪陵頁巖氣井作業的帶壓作業裝備,公司通過三次技術引進和國際合作研發,掌握了高壓動密封技術、高效舉升旋轉技術、智能安全控制技術和裝備集成配套技術,獲得1項發明專利授權,研制出70噸~225噸帶壓作業設備、兩套160噸高端帶壓作業裝置。
在研發國產裝備過程中,該公司將綠色低碳環保理念融入裝備研發應用,把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研發出適應山地井工廠作業的大容量連續油管設備,推出系列高壓大排量固井設備,為優質高效固井提供裝備支撐,有效防止因井筒氣液竄流而污染環境;研究應用大規模壓裂返排液處理技術裝備、油田污水處理設備,實現污水廢液的重復利用和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