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13日,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超硬材料技術發展論壇”進入第二天。本屆論壇注冊代表超260余人,共安排報告...
9月13日,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超硬材料分會、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超硬材料
技術發展論壇”進入第二天。本屆論壇注冊代表超260余人,共安排報告23場,涵蓋了政策分析、行業報告、市場應用、新產品介紹等精彩報告內容。會議圍繞“創新、智能、融合、共享”的主題,共同研討,為行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超硬材料分會高級顧問 李志宏教授
上午九點整,中國超硬材料分會高級顧問李志宏教授首先為大會帶來題為《砥礪前行、勇闖險灘、再創輝煌---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簡析》的特邀報告,李志宏教授在報告中結合國家宏觀經濟部分數據,行業主要經濟指標、主要產品產量、進出口貿易情況及上市公司年報等統計數據,分析超硬材料行業運行情況,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2017年上半年超硬材料產量

2017年上半年超硬材料制品產量
他在報告中重點指出:“在國家金融避虛就實新政策引導下,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向好。在一般情況下,超硬材料行業經濟無論增長或下滑,均比整個制造業變化晚一些。制造業去年開始回升,所以我國超硬行業2017年上半年也開始出現相應回升。并且從統計數據看,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不同程度增長,特別是利潤總額一改三年來的負增長趨勢,取得了增長16%的好成績,但比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增長22%還是低6個百分點。其次,超硬行業銷售收入增長22%、出口額增長18%,這也說明國內外市場均出現好轉,預示著2017年行業經濟下滑觸底、開始企穩回升。而且,我國超硬材料行業內16家上市公司中14家收入增長,其中10家增長率更在10%以上,7家增長率20%以上,四方達增長率高達133.5%。這也進一步說明行業企穩回升的趨勢。總之,大多數企業經過幾年的艱難磨煉和刻苦攻關,已奠定了轉型升級基礎、積累起了發展能量,期望下半年努力奮斗,將行業經濟拖出低谷,以全新的姿態重回高速發展的軌道。
燕山大學 王明智教授
接下來,燕山大學王明智教授帶來題為《高熵化合物在超硬材料中的應用》的大會特邀報告。王明智教授提出共價鍵化合物“合金化”的新方法:在較低溫度下無添加劑固態燒結,所得塊體硬度高、韌性好、晶體結構簡單。進一步討論這類新體系在超硬材料領域的前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朱永偉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永偉教授帶來題為《氧化鋯陶瓷背板的高效精密加工》的學術報告。朱永偉教授從氧化鋯陶瓷材料入手,分析其應用和加工特點、工藝路線,提出氧化鋯陶瓷背板研磨拋光過程中存在的亞表面損傷及其對加工過程的影響,并總結氧化鋯高效加工的技術挑戰。
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 王海闊博士
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王海闊博士帶來題為《D-M-D、D-D鍵合型多晶
金剛石及無粘結劑納米多晶金剛石的合成與表征》學術報告。王海闊博士介紹了D-M-D,D-D和
石墨直接轉化納米結構的三類多晶金剛石,分別分析其合成方法和優勢。
中南大學 張紹和教授
中南大學張紹和教授帶來題為《3D打印柵格狀
金剛石鉆頭的胎體性能研究》的學術報告。張紹和教授將孕鑲金剛石鉆頭胎體結構設計為柵格狀,對比分析不同材料新型鉆頭的燒結參數及其對鉆頭性能的影響,以及鉆進巖層的碎巖方式。
燕山大學 趙玉成教授
燕山大學趙玉成教授帶來題為《納米金剛石的表面陶瓷化處理技術》的學術報告。趙玉成教授對納米金剛石(ND)進行表面陶瓷化處理,獲得核殼結構的ND:表面陶瓷化處理后可穩定分散且抗氧化溫度升高,其與陶瓷結合劑的潤濕與結合改善,提高陶瓷結合劑納米金剛石超精磨磨具的性能。
河南烯碳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應用研發工程師 劉明舉
河南烯碳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應用研發工程師劉明舉先生帶來題為《從金剛石到石墨烯》的學術報告。劉明舉工程師在報告中介紹了金剛石與石墨烯、石墨的關系,及石墨烯和石墨負極材料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穿戴,海洋重防腐領域的應用。最后展望了碳系系能源的未來發展前景。
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 朱建輝
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朱建輝帶來題為《磨削技術在樹脂超硬磨具開發過程中的研究與應用》的學術報告。朱建輝先生分析了樹脂超硬材料
砂輪制作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并通過制造工藝和磨削方法的改進,改善了砂輪磨削過程的狀態,取得了良好效果。
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肖樂銀
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肖樂銀先生帶來題為《
立方氮化硼砂帶磨削性能的研究》的學術報告。肖樂銀先生用立方氮化硼砂帶與剛玉砂帶磨削45號鋼并進行對比,發現
CBN砂帶磨削效率高,加工工件的表面質量好,使用壽命長,綜合性能優異。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趙東鵬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趙東鵬工程師帶來題為《石油鉆探用非平面聚晶金剛石
復合片的開發》的學術報告。趙東鵬先生開發了新型齒面狀的石油鉆探用非平面聚晶金剛石復合片,考察不同齒面形狀及刃齒夾角對其性能的影響,發現新型產品的耐磨性、磨削載荷及抗疲勞沖擊性均有所提高。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屈繼來
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屈繼來先生帶來題為《58mm直徑亞微米超細粒度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合成及表征》的學術報告。屈繼來先生介紹了其合成的一種大直徑、超細粒度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分析了制備過程中的難點和采取的措施及其對復合片性能的影響。
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 楊棟博士
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楊棟博士帶來題為《影響無壓燒結金剛石圓
鋸片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學術報告。楊棟博士通過單因素試驗考察燒結溫度、保溫時間、金剛石濃度、粒度對無壓燒結φ112mm鋸片性能的影響。當燒結溫度為930℃,金剛石粒度為35/40目,金剛石濃度為12%,保溫時間為60min時,φ112鋸片性能最優。
廣東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趙偉濤
廣東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趙偉濤先生帶來題為《非平面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學術報告。趙偉濤先生研究發現在實驗設計條件下,添加非金屬成分會不同程度降低陶瓷鋸片銅基胎體物理性能,弱化胎體研磨性,同時在加工瓷磚的過程中,其鋒利程度有不同改善。
廣西柳州華地探礦機械廠高級工程師 于廣華
廣西柳州華地探礦機械廠高級工程師于廣華先生帶來題為《空氣相對濕度對金剛石選型的影響》的學術報告。于廣華先生分析了環境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對金剛石選型質量的影響,提出一種解決金剛石選型工藝難題的新方案,并基于此方案開發出一種全加熱溫控數顯的金剛石選形機。
在論壇技術交流環節,參會行業專家、學者就相關技術問題展開溝通交流,論壇現場匯聚行業頂尖智慧,在交流過程中不斷碰撞創新思維火花,為我國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創新動力。
第二十一屆中國超硬材料技術發展論壇在完成既定議程后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