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印度政府宣稱將對進口自中國、美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征收反傾銷稅,其中我國光伏企業需承受的稅率最高,達0.81美元/瓦,約為5.0513元人民幣/瓦。根據我國向印度出口的太陽...
根據我國向印度出口的太陽能板價格約為0.6美元/瓦計算,被征收0.81美元/瓦反傾銷稅,意味著其售價將達到1.41美元/瓦,稅率至135%。不僅如此,印度作為具有1GW/年需求的光伏市場,去年曾占據我國光伏組件出口榜的第七位。
Solarbuzz光伏分析師廉銳博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本可以斷定,印度此番反傾銷裁定,是為了保護本國制造業。此前,他曾出臺過要求當地電站組件全部采用本國產品的政策”。
雖然就目前來看,印度反傾銷結果并非不可逆轉,但面對海外市場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廠商則紛紛尋找商機,以求突出重圍。
實施反傾銷為保印度制造業
回到印度反傾銷上來,數據顯示,需繳反傾銷稅最低的是美國FirstSolar,為0.11美元/瓦。此外,如美國硅基電池板則需繳納0.48美元/瓦的關稅,中國臺灣公司需繳納0.59美元/瓦關稅,馬來西亞制造商則將面臨0.62美元/瓦的關稅等。
在廉銳看來,印度公布稅率的高低不等,并不意味著其反傾銷帶有針對性。“早在此前,印度曾出臺過要求當地電站組件全部采用本國產品的政策,此后,由于遭到反對,其又將政策調整為要求當地電站組件至少一半采用本國產品。”
“將中國、美國和馬來西亞產品拒之門外,印度無非是希望保護本國制造業,以及吸引光伏企業去當地投資、建廠。” 廉銳向記者表示,“但就印度公布的稅率,及其自身1GW/年的需求來看,實施反傾銷,將大幅推高其國內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縮減收益率”。
除了損人不利己的結果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印度反傾銷政策是否能夠最終實施,尚不確定。一方面,國內相關行業組織正在就此研究對策;另一方面,印度新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似乎并不愿看到這項決定使印度與貿易伙伴漸行漸遠。據說,莫迪所在的古吉拉特邦,曾經得益于大力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產業。
不論如何,歐盟、美國、印度乃至澳大利亞,相繼或者計劃對中國光伏發起“雙反”,使中國光伏的海外市場空間受到了進一步擠壓。同時,按國家能源局規劃的2014年地面電站新增6GW,分布式光伏新增8GW目標來看,商業模式較為成熟的地面電站“路條”已成稀缺資源,而盡管業界普遍看好分布式前景,但在現有格局下,其也猶如“雞肋”,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