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機械加工業、國防工業、冶金工業高速發展的中國,剛玉和碳化硅作為磨料與耐火材料,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戰略意義。但是在產能嚴重過剩的今天,正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選擇,能耗(綜合利用)、原材料、環保三大問題是磨料行業能否沖出重圍的關鍵,而首當其沖的就是環保。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磨料行業,除了十大重點骨干企業,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多數歸屬于地方工業局管轄,而且都有著很好的經濟效益。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經濟體制的轉變,幾十年來,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產能與產量呈數十倍的增長。但縱觀全局,生產方式、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并沒有太多的變化。剛玉和碳化硅的冶煉仍然是傳統的傾倒爐、固定爐、電阻爐等等,國產砂輪仍然不能取代高速高效砂輪,生產方式大多以半機械化為主。時至今日,問題出現了,勞動力的成本迅速提高,大規模作坊式的生產已經面臨著企業利潤的嚴重滑坡。嚴重的污染不僅使招工困難,而且過量粉塵排放造成的霧霾公害,已為社會所關注。因此,當前磨料(耐火材料)行業應該高度重視技術發展與環保整治。
根據在磨料行業長期工作的感受,有幾點不成熟的意見與同行切磋:
一、磨料行業的環保準入條例,不宜定的太低,也不能太高
10mg/m3是參照相關行業的國家標準,可以被國家接受的室內排放濃度,這個濃度意味著我們的工人在車間里工作八個小時后,可以不臟衣服、不擦皮鞋。30mg/m3的室外排放標準是冶金行業的相關標準,這個標準的實施,可以使肉眼看不到煙囪冒煙。這個指標不算太嚴,而且不能再低,但是要達到這個標準,企業投資是相當大的,有的甚至要超過主要設備的投資。
這個標準也僅僅只是人類能夠基本生存的最低標準,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這個標準是要加嚴的,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大氣粉塵排放標準是50μg/m3以下,也就是說相當于我們現行對外排放濃度標準的1/600。天空是公共的,所以說,排放標準加嚴是必然趨勢。如果磨料行業把環保標準再加嚴,必然面臨著企業環保投資的容忍度和技術上實現的可行性。
二、大膽堅決淘汰落后的制粒生產方式,采用源端除塵磨料制粒生產的傳統酸洗、水洗方式已被清吹技術取代,這是我們中國的首創,已經被美國等先進國家采用。
中國的相關設計院已經決定不再承接酸洗、水洗的制粒生產線設計任務,這是進步的標志?,F在國家大力推廣源端除塵,也就是說,在生產粉塵的源頭將粉塵除凈,不帶入下一道作業工序。比如,在破碎工序產生的粉塵就在該工序將粉塵清除,篩分時已無粉塵飛揚了,這是改善環境的有效方法。
三、傳統的除塵方式應該隨著形勢的需要重新選擇
十年前,水幕除塵、靜電除塵等,對于沒有除塵設施的企業而言,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但現在由于它的效率低,不可能達到新定的排放標準,不能選擇為最終除塵方式。要實現10mg/m3的標準,凈化效率必須大于95%,目前可以實現這個標準的國家標準中規定的是袋式除塵器,袋式除塵器有兩種,即:布袋除塵器與濾筒除塵器。如直接用于250℃左右的除塵只有高溫布袋。濾筒除塵器只能在110℃以下長期正常工作,如煙氣溫度過高,必須先降溫。但濾筒除塵器由于其結構緊湊,使用壽命長,便于維修而成為當今國際上發展的潮流。
最近有資料顯示,有種庫侖電除塵可以提高靜電除塵效率30%,達到90%以上。但用于磨料行業能否實現10mg/m3的標準還沒有案例。
四、沒經過精心設計的除塵系統實用性差
從應付環保部門的檢查過渡到實際應用,不能忽視系統設計。除塵設備是個系統,粉塵的捕集不僅與設備主體的性能有關,同時與管道的風阻、收集罩的位置和形狀密切相關,因此,除塵系統只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設計以后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冶煉爐的高溫除塵,要從500℃左右的窯爐出口溫度將其降低到120℃以下,往往采用遠距離自然冷卻或強制降溫,這個系統所產生的風阻對除塵系統的配置產生直接影響,所以,近年來很多企業為了節省投資而建造的除塵系統,最后報廢就是例證。
五、綜合利用
現在已有企業實現了碳化硅冶煉廢氣中一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剛玉冶煉的余熱利用也有企業實現了,目前尚在研究的是剛玉冶煉粉塵和制粒過程中收集的粉塵的利用,估計不久會有結果。
六、行業環保的難點
碳化硅冶煉的裝爐與出爐的環境條件相當惡劣,如何實現清潔生產是同行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期盼能在投資可接受的范圍內合理解決。
結語:磨料行業當前在全國環保整治過程中正受到考驗,現在企業家們已經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它幾乎成了能否生存與發展的先決條件,解決問題的途徑只能是合理采用現在已經成熟的技術,同時下大力氣,改進與創新工藝,使磨料的生產真正實現清潔、高效、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