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正經歷轉折性的變化,告別了兩位數高速增長的時代,今后8%左右的GDP年增長速度可能成為常態,2013年并未有持續之前高速增長態勢,而繼續保持連續22個月的下滑趨勢,在內增長率疲弱的情況下,工具行業必須調整戰略,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如何才能持續發展?談點參考意見。
和國外相比我們的差距在哪里?
刀具材料落后,假冒偽劣仍然猖獗
據中國切削網站報道,2012年中國刀具消耗340億人民幣,占世界刀具消耗的26%,占亞洲刀具消耗59%。刀具材料中高速鋼占53%,硬質合金占45%,超硬材料約占2%。中國消耗了全世界40%的刀具材料,刀具產值卻只有世界的12%——15%,而國外硬質合金+超硬材料占刀具材料70%以上,中國如此浪費材料顯然不符合資源節能型的科學發展觀。
劣質低價刀具的惡性膨脹對刀具行業發展造成了最大的破壞和干擾,它破壞了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氛圍,是造成中國刀具行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低端混戰、高端失守”的主要原因。
刀具結構簡單,傳統刀具仍占主導地位
有些單位干了幾十年麻花鉆仍然是一根棒上兩條槽,對“群鉆”知之甚少;干了幾十年白鋼刀,仍然毫無改進,還有鋸片銑刀、三面刃銑刀、絲錐等傳統產品,數十年一貫制,根本上沒有什么改進,不論是刀具規格品種,還是產值,傳統的落后刀具仍占主導地位。和國外刀具相比,中國刀具的研發力度和水平不夠,對刀具品種和規格了解程度不夠,刀具新結構、新材料和新涂層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不足,缺乏相應的刀具配套和技術服務支持,以及缺少新刀具應用的技術培訓和推廣,這與中國機械制造業在迅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正好吻合。
刀具壽命低、穩定性差
國內外市場反饋表明,一個高質量的刀具產品,不僅平均壽命高,而且質量穩定,刀具重復性好。中國一部分工具廠刀具壽命低,平均壽命只有國外刀具的1/3——1/2,不是每件產品的壽命都低,而是壽命相差懸殊,分散度太大,致使刀具的平均壽命低下。中國不少工具廠都做過這樣的試驗:單件相比,中國刀具并不比國外差,但任取10件PK,中國刀具總有1——2件不盡人意。
產品質量與刀具壽命穩定與否是一個企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綜合反映。特別是關系到刀具壽命內在因子—熱處理,至今未取得應有地位。“重冷輕熱”思想根深蒂固,金相控制不嚴、爐前操作隨意性太大,熱處理個性化并未落到實處,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熱處理理念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的合格水平,刀具豈能高質量、高壽命?
服務理念落后
中國工具行業大體上分為3種類型:產品型企業把原材料加工成刀具賺取加工費;開發型企業既賣刀具又提供技術;服務型企業既出售刀具,同時還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中國刀具行業大體上屬于前兩類。刀具行業劇烈競爭的今天,僅有高質量的品牌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向客戶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
除了上述問題,還有規格品種不齊、交貨不及時,修磨難度大、環境污染等問題。
刀具可持續發展戰略
過去的2013年,對于我們行業來說,無疑是苦澀、艱難的一年。全球制造業由于消費驅動力下降和中國勞動成本的增加而陷于困境,中國很多工廠訂單銳減,利潤下滑,同時由于相當一部分企業都處于惡性競爭的亂局中,步履十分艱難。業內人士尖銳指出:由于中國刀具企業自主創新力度不足,僅著眼于“短、平、快”急功近利的低端拼搏,面對市場變幻缺乏基礎性的研究,喪失了發展創新的主導權,錯過了持續發展的大好時機。刀具行業如何走出困境?筆者認為只有創新才有光明的前途。
原始創新
所謂原始創新是指在原理上有很大的突破,創出了前無古人的新技術。例如2011年德國藍幟金工推出一款名為速切王的滾刀,其成分如表1。該材料既不是傳統的高速鋼,也不是目前廣泛采用的硬質合金,它突破了我們對刀具材料的一些固有概念,形成了一種新的刀具材料。它既繼承了原先高速鋼滾刀在制造工藝上的優勢,而切削速度又比高速鋼提高50%以上,甚至比粉末冶金高速鋼還提高30%。我們嘉龍鋒鋼刀具公司也有原始創新,即整體高速鋼機械刀片感應加熱淬火,以前普遍認為不可能的事,現在已投入批量生產,產品質量穩定,產銷兩旺,還有嘉龍刨切刀材料創新已初見成效。
三菱材料公司開發了使用激光切削刀具制造技術,可為汽車、航空及電子等多個工業領域的精密加工提供支撐。河南富耐克一直專注CBN材料和CBN刀具的開發和創新,已推出多款新型CBN刀具,不僅刀具壽命和加工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而且對加工材料和加工條件的適應性也大幅度提高,鄭州鉆石公司的超硬刀具、蘇州銻瑪公司開發的擠壓絲錐及螺紋銑刀、恒鋒工具公司的成型拉削刀具、廈門金鷺G-PAK刀具、寧波三韓公司的數控刀具等單位的原始創新產品均頗具殺傷力。
目前高性能刀具材料的主要發展趨勢是顆粒細化和增加一些微量元素來改善材料的性能。我們都聽說過納米材料的神妙之處,雖說刀具的納米化目前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而沒有進行商業化的運營,但深信在不久的將來,納米技術的刀具材料定會逐步進入運用階段。
原始創新的例子還有很多,又如2007年AT1斯特拉姆推出的剛骨藍鉆、前幾年瓦爾特的老虎刀具。再如20世紀80年代肯納金屬在硬質合金刀片上采用了鈷加強技術(也叫富鈷層技術)等都使刀具質量得到提升。
結構創新
這類創新的原理已經知曉,但之前從未有過新產品上市,或者是對原始創新的改造。此類創新較為典型的案例為山特維克可樂滿和山高刀具等推出的高壓內冷卻車刀,據稱車刀在車削高溫合金方面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又如伊斯卡的風火輪銑刀,該銑刀刀片實際上用了分屑槽的理論,而分屑槽的理論很早就被寫入教科書,只是在伊斯卡的風火輪之前,我們沒有誰把這項技術應用到可轉位刀片的設計上。中國刀具的革新先驅倪志福,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發明了三尖七刃麻花鉆,以及后來的群鉆系列,大幅度改善了在各種不同工況、針對不同加工對象的鉆削技術,但到目前為止,中國生產鉆頭廠數千家,在截形、幾何參數等結構上,創新力度不足,群鉆的商業化推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他如鋸片銑刀、滾削刀具、拉削刀具、鉆削刀具在結構創新上也大有文章可做。
應用創新
指將原有的技術拓寬應用到一個新的領域,或者是將原來從未組合過的技術組合到一起。例如泰珂洛在前年推出出雙面刀片的淺孔鉆,將原只在車刀上使用延伸到可轉位雙面銑刀片上。又比如,在可轉位銑刀上使用修光刃技術由來已久,但在車刀上也創新應用了。
創新絕不是簡單地模仿,學習研究應用國外的先進高效刀具,我們必須弄懂刀具的原理,理解人家為什么如此設計,這樣的設計對用戶和制造者分別帶來什么樣的好處,適合用在哪些場合,中國目標用戶與國外的用戶在使用條件、使用習慣上有什么樣的差別,我們應視國情調整材料、結構等以適應我們目標用戶的需求,這樣制造出來的刀具才是我們客戶所需要的產品,真正融入我們的聰明才智,具有我們自己創新特點的刀具產品。
服務創新
對于刀具行業來說,僅有高質量的品牌產品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向客戶提供全套的金屬切削解決方案。刀具制造商應盡快地從單純供應標準具向生產個性化先進高效刀具進行戰略轉移,并提供優質服務。
說起服務,大家自然會想到產品的售后服務、技術服務之類的正常業務,但我這里講的服務是一種創新的理念,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河南富耐克公司服務創新舉措就值得稱贊:不僅開通了24h服務熱線,還按區域配制了專門的技術服務人員。這是為了更加及時地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和解決方案。同時為了滿足用戶對CBN超硬刀具的迫切要求,出巨資投資建設國際一流的高端加工設備和檢測儀器,客戶用得放心。該公司有多種服務形式,走出去,請進來,全方位的服務客戶、拉緊客戶、擴大業務范圍,2012年底,富耐克開創中國刀具生產企業先河,率先開通400-878-5556全國統一客戶熱線。中國客戶可在第一時間內免費撥打、咨詢、采購或反饋刀具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旦有客戶投訴情況,該公司就在第一時間內通知相關部門負責人,并在2h之內給出解決方案,直到用戶滿意為止。新產品免費使用,滿意后再付款。公司用戶服務中心長期駐有技術工程師,能夠在客戶咨詢技術時第一時間給出解決方案,富耐克創新服務不拘一格:網絡、電話等信息傳遞方式,給人更多的圖片或者虛擬模型,無法讓人身臨其境,有切身感受,針對這一情況,富耐克主動邀請客戶來公司考察,近距離的感受富耐克先進的產品和技術以及周到全面的服務,這種與客戶彼此深入了解、現場加深溝通的方式,讓富耐克和用戶一起贏在起點,勝在未來。
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仍停留在以生產制造為主體的模式,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下端。要想突出重圍,必須盡快轉型升級服務創新。其中包括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現代物流服務及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及外包、節能環保和制造服務化的生產性服務業。
分析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就是推進制造業的服務化。據了解,在發達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比重的70%。據此推算,70%×70%﹦49%,就是說制造服務業占發達國家GDP近一半。
應該說,制造業向服務型轉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中國制造業必經的一場革命。
涂層技術
刀具涂層主要有化學氣相沉積(CVD)和物理氣相沉積(PVD)。目前針對市場需求加工難切削材料尤其是車削刀片主要采用CVD,而其他刀具包括整體硬質合金刀具主要采用PVD。CVD主要用A12O3涂層和金剛石(PCD)涂層,雖然適合涂層的品種不太多,但由于A12O3涂層尤其適合加工鋼和鑄鐵而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另外PCD涂層尤其適合汽車輕量化的鋁合金和航空航天、風電等快速增長的碳纖維加強復合材料,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有人預測A12O3涂層的發展方向應該會在獲得更深的A12O3涂層、晶粒的受控成核定向成長技術、晶粒細化技術、減少和消除涂層的微裂紋和液滴等方面。
PVD技術的發展比CVD更具有挑戰性,肯定會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通過添加微量元素來提高涂層的耐磨性、耐熱性、減少涂層-切削摩擦副或涂層-工件已加工表面摩擦副的摩擦、減少切削熱向刀刃的傳遞來實現;另一方面也將通過細化涂層晶粒的方法來提高本身的力學性能。
清潔生產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造成大氣、水體和噪聲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工業排放,一些個企老板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在個別鄉鎮村村點火,處處冒煙,河水變黑,青山轉枯,污水遍地流,粉塵滿天飛,霧霾呈常態,如此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
要想使我們的企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必須抓好環境治理,搞好清潔生產,應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切削革命化 干切削和準干切削MQL技術是未來切削技術發展的方向。為了獲得最佳的加工效果,必須采用適合于干切削的刀具和刀柄。應大力開發和完善不同刀具在不同場合下的干切削技術,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提高效率。
(2)搞好三廢治理 刀具行業的熱處理無疑是污染大戶,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廢水、廢氣、廢渣進行無害化處理,達標排放。
(3)節約資源 首先從減少刀具本身對資源的消耗開始,刀具材料中含有大量的W、Cr、Mo、V、CO等元素,這些材料在開采、冶煉、鍛軋、制造過程中不但消耗礦產資源,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了許多碳排放。采用精密鑄造、胎模鍛、沖壓等技術減少刀具的消耗量及切削量,都是減少碳排放的有力手段。另外,切屑的定向回收、廢舊刀具的回收利用、特別是硬質合金等超硬材料回收再生,更具有重要價值。
其次要注意減少刀具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耗越多碳排放越多,低能耗的刀具對我們的環境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
另外,要積極推廣和應用數控刀具等先進刀具,應用先進的切削技術,降低對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切削液的限制使用。
以人為本
當今世界上人是最寶貴的資源,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何愁可持續發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大的變量。企業管理本質上是人際關系,首先是人對人的管理,其次才是人對物的管理。先進的、高精尖的刀具都是人造出來的,壞事同樣也是人干出來的。有人做過統計分析,熱處理95%以上的質量事故是人為造成的,有些事故表面上看是設備或其他因素所為,但仔細分析還是由于人的管理不到位或制度不健全。有的企業動輒扣發工人的獎金甚至工資,而獎勵不多。現代化的管理,既要扔大棒,也要給胡蘿卜。給大棒是手段,送胡蘿卜才是永恒的激勵舉措,獎罰分明,職工才會煥發出創新的內在潛力。工人所得的工資是有限的,給企業創造的價值是無限的。以人為本,做好企業的每一件事,企業才能繁榮昌盛。有的企業連年不能按時發放工資,企業怎能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把職工當作企業的主人,而不能看成賺錢的機器。建立新型的、和諧的人際關系,關注人為的操作細節,是每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如果說“變化”是21世紀刀具發展的主旋律,那么“創新”就是21世紀生存與發展之道,“服務”是可持續發展的添加劑。創新無止境,市場無止境,服務無止境。現代切削技術正朝著“高速、高效、高精度、智能、人性化、專業化、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只要我們刀具行業堅持走改革創新之路、提供熱情友好且及時的配套服務,并始終為刀具創新發展注入正能量,我們一定能由刀具制造大國很快成為世界刀具強國。
假冒偽劣五種表現
假冒國內大廠品牌甚至冒充國外牌子獲取短時高利。
用普通高速鋼假冒高性能高速鋼,如用M2冒充M35等。
用低合金高速鋼假冒普通高速鋼,如用4341冒充M2鋼。
用合金工具鋼假冒低合金高速鋼,如用所謂的4241冒充4341。
用碳鋼冒充高速鋼,例如在成組鉆頭中放1支碳鋼鉆。
作者簡介
趙步青,男,1943年12月生,江蘇阜寧縣人,1968年畢業于揚州工業學院金屬熱處理專業(現揚州大學),高級工程師,先后供職于山西304廠、廣西301廠、浙江湯溪工具廠(浙江工具廠)、江蘇飛達工具集團、鎮江托普工具公司、安徽嘉龍等12個單位,始終從事工模具鋼、高速鋼熱處理技術工作。
在熱處理崗位上辛勤耕耘46個春秋,在國內30多種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及實用文章220多篇,出版熱處理專著3部,參與編寫技術書籍兩部。
1987年被評為浙江省機械系統優秀工藝人員,1997年被金華市媒體評為<金華市藏書之家>。現為中國九三學社社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中國金屬學會高速鋼學術委員會委員,《金屬熱處理》通訊員,《金屬加工》特約通訊員。
2005年3月參加德國科隆五金工具博覽會,有機會到德國、意大利、瑞典等國參觀考察五金工具生產工藝,2013年3月應邀到日本神戶東刃公司考察交流機械刀片制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