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經歷了2013年全球油氣投資較快增長后,2014年將保持何種發展態勢?“2014年全球油氣供需仍將保持穩定均衡,全球油氣投資有望創新高。”在3月18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中國油氣...
在經歷了2013年全球油氣投資較快增長后,2014年將保持何種發展態勢?“2014年全球油氣供需仍將保持穩定均衡,全球油氣投資有望創新高。”在3月18日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2014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簡稱《藍皮書》)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彭元正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全球油氣投資有望創新高
《藍皮書》指出,2013年全球GDP增長3.0%,較2012年的3.1%有所放緩。其中發展中國家GDP增長率約為4.7%,發達國家GDP增長率為1.3%,分別較2012年的4.9%和1.4%有所下滑。在需求方面,世界石油消費與2012年相比小幅增長0.98%,達到8?979萬桶/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石油消費整體下降0.55%,其中美國增長0.66%,歐洲下降1.59%,前蘇聯地區1.52%,拉丁美洲增長3.68%,中東增長3.76%,非洲增長0.11%。
在供應方面,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成員國石油日均產量增至5?411萬桶,同比增長2.25%,成為世界石油產量增長的主力。其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石油生產增長4.6%,拉丁美洲增長1.5%,非洲增長4.78%。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石油日均供應量則繼續下滑。
2013年,世界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達到6900億美元,較2012年增加11%。世界各個地區,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都有較大增長,中東地區勘探開發投資增長率最高,達到21%,歐洲地區緊隨其后,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投資增長也分別達到17%和14%。受勘探開發投資增加的影響,2013年全球油氣探明儲量實現平穩增長。其中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探明石油儲量增長至12?119億桶,較2012年略增1.1%。
2013年,受經濟、金融、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價格延續了2012年高位震蕩的格局,全年一直在88美元/桶至110美元/桶之間波動。
展望2014年,全球經濟將進入微弱復蘇與增長時期。歐盟和日本石油消費將繼續下滑,新興市場國家和亞太地區仍將成為拉動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主導力量并有望全面增長。國際油氣市場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油氣供需仍將保持穩定均衡,這有助于油價的平穩震蕩。此外,全球油氣投資2014年有望創新高。
天然氣消費仍會局部供不應求
《藍皮書》指出,2013年中國GDP增幅為7.7%,CPI漲幅為2.6%。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和通貨膨脹水平較為平穩的情況下,中國化石能源需求增速放緩,2013年全年原油(99.40, -0.30, -0.30%)表觀消費量為4.89億噸,同比增長3.2%,比2012年降低1.8個百分點。全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31.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4%,比2012年上升4.6個百分點。同時,中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增速也有所放緩,全年生產原油共2.08億噸,同比增長1.7%,增速比2012年降低約0.2個百分點,天然氣產量約1?129.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9.1%,增速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中國油氣供應形勢依然緊張,油氣生產企業著眼資源可持續性,加大油氣勘探力度,2013年實現油氣動用儲量替代率100%。
下游方面,2013年底中國煉油總能力達到5.4億噸/年,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煉油國。2013年中國成品油產量達2.96億噸,同比增長4.4%,增速比上年降低3.8個百分點。油氣管道方面,2013年中國建成原油管道1?520公里,成品油管道1?050公里,新增天然氣管道5?795公里。展望2014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中國石油消費需求增速將略有回升,原油產量將繼續增加。成品油市場供需總體平衡,汽油將繼續供大于需,柴油供應依舊偏緊,天然氣消費隨著管網的建成將明顯增加,供應能力繼續加強,但局部地區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中國公司轉變投資經營模式
《藍皮書》指出,截至2013年,中國能源國際合作成果顯著,已在全球33個國家執行了100多個國際油氣合作項目,建成5大國際油氣合作區,成為世界多國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同時也推動著國際能源秩序多極化。比如,較早“走出去”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已建成“海外大慶”,在海外形成了五大戰略區,油氣投資業務、物資裝備和后勤支持等服務保障形成一體化模式,協調發展的格局已形成。該公司管理運作著82個油氣投資項目,海外原油生產能力1.2億噸,天然氣生產能力220億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1?400萬噸,海外石油氣管線總長度、運作管道總長度1萬千米。
與此同時,中國海外油氣投資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最初的利用組織經驗、服務隊伍和裝備優勢,與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競爭不是很充分、勞工政策不是十分嚴苛的蘇丹國家的合作模式,發展到以發揮石油企業綜合一體化優勢,參與政治環境不穩定的伊拉克國家的全球公開招標的合作模式,再到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經濟體的合作模式。中國的跨國油氣投資已進入了新階段,能夠與跨國石油公司同臺競技,并由單純追求資源的國家石油公司,向具有投資屬性的國家擁有的跨國石油公司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