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天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和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終裁結果。從稅率來看,與初裁稅率基本一致。新能源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制裁談不上嚴厲,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利好有限。近期,多晶硅價格持續攀...
昨天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和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終裁結果。從稅率來看,與初裁稅率基本一致。新能源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制裁談不上嚴厲,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利好有限。近期,多晶硅價格持續攀升,不過研究機構認為隨著大量多晶硅企業復產,產能過剩將再度困擾該行業并引發價格下跌。從2012年7月20日開始,商務部啟動了對原產于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的反傾銷立案調查。去年7月中旬,商務部發布年度第48號公告,公布對來自美國和韓國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初裁決定,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中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從裁定結果來看,美國企業懲罰性稅率大幅高于韓國企業,在53.3%-57%之間。而韓國企業中,對國內行業造成最大壓力的OCI株式會社僅被裁定征收2.4%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公布后,國內多晶硅企業普遍認為韓國OCI株式會社等企業被征收的稅率偏低,難以阻攔其繼續對國內多晶硅行業形成沖擊。昨天公布的終裁結果顯示,對于美、韓企業基本維持了初裁稅率。征收反傾銷稅的實施期限將自2014年1月20日起5年。
關于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目前仍在繼續中,根據商務部此前公告,截止日期將是今年5月1日。
可以預見,光伏貿易摩擦將持續影響中國光伏行業。去年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發給企業的一份通知中稱,美國部分光伏企業擬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采取新動作,具體將通過堵住臺灣代工電池通道令大陸生產商無法規避“雙反”。據稱,歐盟企業也有類似設想。中國光伏產品未來出口形勢仍較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