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頁巖氣在美國能源替代方面表現出的示范性誘惑,中國政府已提出到2015年把頁巖氣產量從零提升到65億立方米的目標。不過,完成目標看來只能依靠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桶油”了。因為通過招標進入的多家地方企業和民企等至今還未生產出哪怕一立方米頁巖氣。
此種尷尬背后是中國頁巖氣資源的八成左右已被兩桶油掌控,其他企業只能擠破頭去鉆探那些地質條件差、儲量貧乏且風險較大的劣質區塊,何時能出氣恐怕只有天知道。
冰火兩重天
距離今年結束只有二十多天時間,備受關注的頁巖氣第三輪探礦權招標仍然沒有任何消息。而上月中旬在一次頁巖氣專業會議上,國土部主管頁巖氣開發事務的官員在回應網易財經詢問時,直接表示今年年底不一定能進行第三輪招標,時間還沒有確定。
“第三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肯定要擱置到明年了,至于什么時候能進行暫時不好說”,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日前對網易財經表示,因為現在外界根本無法知悉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礙了第三輪招標工作。
中國國土部此前已經組織了兩輪頁巖氣招標,其中第二輪招標共有16家企業獲得19個區塊的探礦權。但是受制于勘探開發經驗、核心技術、開發成本等問題,各中標企業的勘探進度仍比較緩慢。
以中標的兩家民營企業之一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氣資源技術有限公司為例,這家企業競得貴州鳳岡區塊后,至今沒有還停留在尋找合作伙伴的階段,實際勘探等基本沒有消息。另一家民營企業華瀛山西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競得貴州鳳岡另外一個區塊,該公司母公司永泰能源證券事務部人士在回應網易財經詢問時表示,鳳岡區塊仍處在前期準備階段,何時能開始鉆井等無法預知。
即便實際開發情況有些慘淡,但是上述提到的國土部官員最近仍多次公開表達對國內頁巖氣開發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信心。顯然,他的底氣并非來自上述通過招標拿到探礦權的企業。
11月下旬,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專程到重慶涪陵中石化頁巖氣示范區實地調研。也正是在這次調研后,國家能源局在其官方網站上頭條位置發布了“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的消息。
據該消息顯示,中石化重慶涪陵國家級示范區頁巖氣井已累計實現商品氣量近7300萬立方米。中石油也累計實現商品氣量7000萬立方米。兩者相加累計實現商品氣量1.43億立方米。
“中石油規劃的2015年產能是25億立方米,中石化規劃的2015年產能是達到50億立方米,所以我對于完成‘十二五’規劃的65億立方米產量目標非常樂觀,不但能完成,還能超額,100億立方米都有可能”,上述國土部主管頁巖氣開發事務的官員日前公開表示。
八成資源被壟斷
中國從2012年起才正式生產出頁巖氣,到今年產量已經輕松超過1億立方米,所以業界對于完成頁巖氣“十二五”規劃所設定的目標也表達了樂觀情緒。不過,上述國土部官員也指出,當前頁巖氣生產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延長石油三家國有企業,但是延長石油的量比較小。
“頁巖氣開發的主要難題是資金投入太大,其次是管道運輸問題被中石油壟斷,這導致多數企業認為風險太大,相對表現冷靜”,王曉坤表示。而在這些原因背后,還有一個因素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地關注。
“我認為中國目前頁巖氣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是在礦權方面”,英國石油(BP)中國區總裁陳黎明11月30日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而根據國土資源部2012年11月份透露的數據,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潛力為25萬億立方米,其中77%的有利區塊面積、80%的資源潛力處于現有油氣區塊內。
而現有油氣區塊主要是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公司壟斷,所以即便國土部資源部籌備越來越多的頁巖氣招標區塊,也只能避開這些與兩桶油區塊重疊的地區。“優質區塊基本都是在盆地,而盆地都已經被中石油中石化登記了”,國土部一位專家日前對網易財經表示。
“貴州鳳岡頁巖氣二區塊是這次招標中最差的區塊,當地地質構造非常復雜,民營企業來做太難了,鳳岡頁巖氣三區塊也差不多”,去年12月第二輪招標結果公布后國土部一位人士對著中標名單直搖頭。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當時對網易財經表示,頁巖氣的第一輪、第二輪招標的區塊都不是好區塊,資源儲量和地質條件都不好,對于那些實力弱、技術差的企業尤為困難。“搞與不搞取決于地下有沒有東西,這是最關鍵的,如果你區塊再多,地下沒有東西誰敢投”,陳黎明表示。
BP公司此前已經多次喊話希望參與到中國頁巖氣開發的進程中來,所以陳黎明建議,中國應該盡快制定頁巖氣勘探管理條例,建立并完善頁巖氣區塊開發的準入與退出機制,“應該最大可能引入競爭機制,對私營企業和外資直接開放頁巖氣的上游準入”。
監管矛盾
“掌握頁巖氣區塊的國有石油公司現在雖然熱情也很高,但是全部開發的話資金投入太大,單靠他們自己也干不起來”,國土部專家對網易財經表示,所以未來頁巖氣開發解決重疊區塊應該問題不大,因為未來的石油區塊改革很有可能放開外部投資。
國土部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去年曾預計,按2020年頁巖氣產量目標測算,中國需要打出2萬口井,10年內所需投資在4000-6000億元。也就是平均年需投資400億到600億元。
其實,國土部其實一直在嘗試從傳統的油氣區塊中拿到頁巖氣資源。2012年11月,國土部曾發出《關于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采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并指出,對于現有石油區塊內的頁巖氣,“石油公司不勘查開采的,在不影響石油、天然氣勘查的前提下,另行向其他投資主體出讓頁巖氣探礦權”,并規定了石油公司退出原則等等。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傳統石油公司是否愿意主動出讓他們油氣區塊內的頁巖氣資源。上述《通知》發布一年來,相關問題并未有任何進展。國土部當初力爭把頁巖氣設立為獨立礦種,就是為避免資源全部為石油公司壟斷的局面,但是這一努力似乎與預期有很大差距。
不單單是傳統石油公司的利益協調,即便政府監管層面現在也并非完全步調一致。今年10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頁巖氣產業政策》,這被解讀為一大利好消息。但是,有國土部官員日前對網易財經談到這個文件時卻很是不以為然,稱文件都是既有政策,沒有新意。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政府部門之間也存在爭奪頁巖氣監管權的問題。比如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頁巖氣產業政策》規定,“國家能源主管部門負責制定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并為此成立頁巖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但是作為國內頁巖氣開發的主導者,國土部這些年也多次表態,將建立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體系和規范標準。
而對于國土部這兩年一直力推的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國家能源局基本沒怎么參與,相反的是,國家能源局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頁巖氣區塊上。截至目前,國家能源局一共批準了四個國家級頁巖氣開發示范區,其中包括中石化涪陵區塊,中石油則有兩個以及延長石油一個。
此外,國土部還對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頁巖氣補貼政策有不同意見。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于2012年11月出臺頁巖氣補貼政策規定每立方米補貼0.4元,但是國土部多位人士曾指出,如果按照上述對頁巖氣的界定標準,大量的頁巖氣公司可能無法獲得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