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外貿出口可能還要繼續下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預測。
魏建國指出,中國全年的外貿走勢,很可能呈現先慣性下行,然后慢慢企穩,年終恢復性增長的基本格局。
他強調,這恰恰是中國加大出口、擴大外貿市場、實現市場多元化、出口結構調整的最好時期,同時,也是企業走出去特別是走向發展中國家的好時機。
他同時建議,國家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強出口政策支持。比如為支持地方出口,可以考慮把地方上承擔的7.5%的出口退稅由中央來負擔。而對一些信譽好、長期合作的出口交易對象,出口信貸方面可提供一些支持,包括給予付款延期,為出口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也可以提供買方信貸與進口商共渡難關。
魏建國預判,以后中國經濟恢復,最快是外貿的恢復,因為外貿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必須在這方面提前做好準備。針對他的這一觀點,與相關人士作了深入交流。
出口多元化的“最好時期”
問:有一種觀點認為,今年貿易負增長可能性很大,擔心新興市場經濟衰退對中國出口造成第二波沖擊。你怎么看這一問題?
魏建國:目前看來,歐美日等幾大經濟體都不景氣,近期中國的外貿進出口可能還要繼續下滑。
但我認為全年不會那么悲觀。今年整個外貿出口將很可能呈現“先低,慢慢趨穩,年終恢復性增長”這樣的態勢。好比人生病,病情穩定下來就是好兆頭。雖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我對此是抱有信心的。
至于新興市場這一塊的沖擊我認為不會很大,因為新興市場對我們傳統商品仍然是有需要,而且它畢竟占的份額比較小。
現階段,穩定出口就穩定了我們的市場,為今后我們的出口、為經濟全面復蘇打下了很牢靠的基礎。穩定出口也就是穩定現在的就業。
我想強調的是,現在這種形勢下,恰恰是我們加大出口、擴大外貿市場、實現市場多元化、實現出口結構調整的最好時期,同時,也是企業走出去特別是走向發展中國家的好時機。
問:怎樣理解你所說的“最好時期”?
魏建國:對歐美日這些國家的外貿,我們一定要保住市場,不能退出來,因為市場一旦退出再進入就比較困難。而市場多元化的關鍵之一,則是在出口方向上,應大力推進包括非洲、中東、中亞、拉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發展。
發展針對這些新興市場的進出口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歐美日不景氣帶來的外貿缺口,同時,它還培育了新市場,為經濟未來復蘇做好準備。
問:全球金融危機之下,想保住對歐美日等西方國家的市場談何容易?
魏建國:在這方面,很重要一點是我們要注意出口結構的調整,要加大對西方國家“土豆效應”、“口紅效應”的研究。
我們現在盡管機械、機電產品出口疲軟,但包括鞋、襪、襯衣、領帶、箱包等日用消費品的出口還是在增長的,而且增長幅度不低。目前歐美、發展中國家都不生產這類產品,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有必要加強對這方面出口,擴大市場份額,做到機電產品損失日用商品補,不能失去這方面市場影響力。
這實際上反映出一個規律,就是在經濟越困難的時候,消費者為了省錢,就越傾向于買一些日常消費品,比如肥皂、雞蛋、奶粉等,大部分都是便宜貨,高檔消費品需求相對萎縮,這就是所謂的“土豆效應”。
同時,也要加強包括化妝、旅游、游戲、卡通電影等一些新興領域休閑娛樂消費品的所謂“口紅效應”的研究。
在出口產品結構方面另一個顯著變化是,能源環保型產品出口額大增。自行車尤其是電動自行車的出口大大增加了。電動自行車前兩個月出口54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8%。今年可能突破100萬輛。這方面產品世界上目前需求量很大,也是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我估計未來幾年,我們電動自行車的出口可能還要每年達到七八百萬輛,爭取達到每年1000萬輛的水平。
“春江水暖鴨先知”
問:為什么現在是企業走出去特別是走向發展中國家的好時機?
魏建國:企業走出去包括兩個含義,一個是走向發展中國家,一個走向發達國家。目前階段,向發展中國家走出去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我們發現非洲國家天氣熱、干旱,仍然需要電風扇,需要洗衣機,我們可以到當地投資辦廠,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把外向型經濟與進出口結合起來。實際上有不少企業這樣做了,效果很好。
從目前看,我們應該整合我們產業、資源、技術的力量,在國外搭好平臺,政府給比較優惠的政策。同時建立一些中介機構,提供服務,讓我們企業走出去的時候能夠減少后顧之憂。在國外發展的時候,利用當地的一些原材料,生產適合當地需要的產品。
進一步培育市場的同時,要把技術轉移出去,培訓當地的員工,近期和長遠的要結合,這樣走出去也一定會受到當地的歡迎。現在好多國家越是經濟危機的時候,越是希望把我們國家這些技術轉移過去,來刺激他們的經濟。所以這是一個共贏的結果。
問:哪些政策轉變可以穩定出口形勢,促進企業進一步走出去?
魏建國:我個人認為,在出口政策方面,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加強。為了支持地方的出口,要爭取把地方上負擔的7.5%的出口退稅由中央來負擔。
很可能對中央來講這一段時期難度大一些,但這樣對地方的支持力度會很大,會很好地調動地方積極性,也能加大力度更多促進出口,局面會有很大的不同。
同時,對一些信譽好、長期合作的出口交易對象,出口信貸方面可提供一些支持,包括給予付款延期,為出口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也可以提供買方信貸與進口商共渡難關。
因為他現在還有出口生命力,只不過訂單減少了,如果有信貸支持,能維持目前的生產,把整個技工隊伍穩住,就業穩住,市場我們可以另外再找,這個是關鍵。
問:全球金融危機尚未見底,中國經濟未來可能要迎接更大挑戰。你怎么看待中國的外貿與未來中國經濟復蘇之間的關系?你對企業和決策層又有哪些建議?
魏建國:我的預判是,以后中國經濟恢復,最快是外貿的恢復,當然可能不是很強烈,但是這一塊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必須在這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短期很明確,優秀的外貿企業要保得住,要撐得起,一旦冬季過去馬上復蘇過來,他有他的客戶渠道,有他的市場,企業一旦沒有了其他人即便有資本恐怕也很難接上。
企業不是很好,但是我們加大支持力度,做更高質量的商品,轉型升級,等市場復蘇以后就可以繼續發展壯大了。企業不能“貓冬”,要隨時警覺,隨時出擊,開發新產品,開辟新市場,要穩定當前,著眼未來。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利用我們國家的優勢,引進外商技術和管理,增加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即使是一個打火機,它用的電源、耗能、節能、環保等內容都需要慢慢發展起來。
這次金融危機,中國不僅可以渡過,而且可以第一個走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產品將有先進的技術,不斷有新面孔的產品。不能為了當前就急,必須要把短期、中期和長期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