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13.50,0.00,0.00%)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于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今年上半年,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草案),上報國務院審批。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等制度環境等。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該方案草案。
為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創新對外開放模式,國務院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決定在試驗區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和事項。《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將在完成相關法律程序后公布。
自貿區方案進展
2013年上半年 商務部、上海市政府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草案)。
7月3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該方案草案。
8月16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域內暫停實施外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設立及變更審批等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草案,為自貿區掃清制度障礙。
8月22日 商務部稱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分析
“多項金融創新被寄予厚望”
自由貿易區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境內設立的小塊特定區域,實行優惠稅收和特殊監管政策。
和國內目前的各類保稅區相比,自由貿易園區意味著更優惠的政策、更大的開放度。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桑百川表示,上海自貿區將擁有更大的貿易自由及投資便利性,有利于促進區域國際投資、金融、貿易、物流航運的發展,將為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等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申銀萬國報告也指出,上海自貿區試點短期內主要受益的區域還是集中在自貿區內部,以外高橋地區為核心擴展至洋山港臨港新城與機場保稅區;隨后將輻射至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區域。伴隨著新的試點區域得到逐步擴大,開放促改革的“制度紅利”有望輻射至全國。
除外商管理外,自貿區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等金融創新也被外界寄予厚望。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今年6月陸家嘴論壇表示,自貿區的確正在申請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
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徐權表示,自貿區試點內容涉及金融方面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也涉及一些離岸業務。而上述創新均需要突破現有法律法規框架。
不過桑百川提醒,自貿區在制度創新的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監管措施,防止國內部分企業通過自貿區特殊的優惠政策進行資本轉移、套利等“搭便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