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制造業中,機床工業被譽為中國工業的“母機”。中國的機床業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仍然面對大而不精、大而不強、同質化嚴重的尷尬...
在制造業中,機床工業被譽為中國工業的“母機”。中國的機床業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仍然面對大而不精、大而不強、同質化嚴重的尷尬。來自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系企業(部分)的新增訂單統計數據顯示,在運行走勢的下行趨勢更加明顯。至2012年12月,新增訂單已經連續19個月為負增長,且降幅較大,其中低端產品的需求明顯減少。與此同時,2012年用于滿足中高端市場的機床工具產品進口額卻高企不下。例如,1-12月金屬加工床進口額136.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其中,金切機床進口111.7億美元,同比增長6.03%。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機械行業研究員李俊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受國內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2012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處于經濟運行的低谷狀態,資金占用大幅上升,制造資源大量閑置和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中低端數控機床市場萎縮和生產能力過剩,加之國外產品低價涌入,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而中高端機床由于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國內企業在精密制造上與國外企業差距明顯,國內企業面臨著國際化競爭的嚴峻挑戰。”李俊華說。
曾經在中國制造業“叱咤風云”的機床業如今告別了供不應求、“閉著眼睛”就能賺錢的時代。《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注意到,機床業龍頭老大沈陽機床日前發布的業績預告稱,受到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2012年機床行業市場需求下滑,預計公司去年盈利10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降60%-90%左右。
而華東數控的2012年度業績快報中顯示,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40.76%。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三項財務指標同比下降分別 1130.92%、593.14%和559.12%。
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段嘉宣認為,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工業企業是首當其沖的,尤其還面臨著我國自身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需求萎縮、庫存高企已經是整個第二產業普遍面臨的問題。過去大量企業盲目擴張,一味做大規模而忽視了市場風險。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急劇增加的產能能夠得到有效釋放,而隨著經濟回落,粗放式產能擴張的風險便暴露出來。
這既是一場空前嚴峻的危機,也是一次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在面對當前的宏觀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機床產業如何扭轉不利局面,改變扭虧為盈,企業向高端技術發力或是唯一能突破這一困境的出路。
段嘉宣說,過去粗放式產能擴張的結果是大量企業聚集在中低端市場,而這部分產品對應下游企業往往是一些缺乏長期規劃、風險應對能力較差的中小型企業,因此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相比高端產品市場,中低端市場需求萎縮情況更為嚴重。供需矛盾最終引發了中低端市場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市場卻產能不足,加強中低端領域并購重組的同時,要引導企業進軍高端市場,機床產業亟須進行轉型升級。
李俊華認為,機床企業要著力突破核心技術,使產品精度在保持性、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真正得到用戶認可,特別是要致力于加快技術創新成功的產業化和商品化,徹底解決國產高端機床與進口機床相比“形似神不似”的問題,推動行業進入持續、理想、穩定的增長階段。
那么,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呢?段嘉宣認為,轉型中,面對進軍高端市場所需要突破的技術壁壘,不過在市場倒逼的情況下,必然會有企業能夠有所收獲。另外,中低端市場混亂的競爭情況也是必須要面臨的問題,通過市場磨合以及淘汰雖然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但政府是否會出臺措施“干擾”市場正常運行也是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