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期七天的CIMT2013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于昨日落下帷幕,來自多個國家的參展商和先進的參展品給這次展會增添了不少亮點。聚焦此次展會,機床行業的領軍人物也紛紛對世界機床工具...
為期七天的CIMT2013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于昨日落下帷幕,來自多個國家的參展商和先進的參展品給這次展會增添了不少亮點。聚焦此次展會,機床行業的領軍人物也紛紛對世界機床工具行業的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重點有三:一、全球機床工具協會領導對行業發展規劃的深度解讀;二、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如何實現創新與轉型升級;三、面臨挑戰,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焦點一:全球機床工具協會領導對行業發展規劃的深度解讀
美國機械制造技術協會會長道格拉斯武德

1、競爭在促進增長中的作用。
2、中國清晰的發展方向和專著的通向成功的五年規劃。
3、美國機械制造技術協會如何看待創新的未來。
當中國機械制造業進入下一發展階段時,將會面臨可持續發展和勞動成本提高的挑戰。童言個,美國正在尋求應對勞動力短缺的良方,需要行業、政府和學術界的合作來共同應對。然而,所有有關應對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的討論,其核心都是圍繞著對創新的需求。為了促進美國制造業的發展,美國機械制造技術制訂了“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與此同時,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和會員一汽,一直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努力。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為了打造一個成功的、可持續發展的機械制造業。
日本機床制造商協會會長石丸雍二


日本機床工業享有世界第二大機床生產總值,僅次于中國。目前,日本機床產值中的70%出口到世界各地。隨著市場的全球化進程,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在功能、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不同要求。為滿足這些需求,同時實現機床的創新,我們未來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多樣化的需求,并在未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用戶,我們必須繼續提供優質的機床。為此,我們必須了解自己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并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
意大利機床、機器人和自動化制造商協會技術部RTDI咨詢師恩里科-安那康迪亞


目前,機床行業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并使機床產品的設計及其在生產系統中的俄應用走向不同的可持續發展方向,由此,對機床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最終用戶的要求和來自標準、法律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機床在安全性、可靠性、重復精度、可行性等方面的指標變得愈發重要。意大利機床行業正在快速步入一個更可持續的發展階段,生產、開發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采用新的和現有的標準以及CIMU推出的“BLUE哲學”,目的是希望看到業內企業能夠實現不同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焦點二: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如何實現創新與轉型升級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惠仁


在全球政治經濟“再平衡”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艱難轉型。這一轉型過程對中國機床工具制造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于市場環境和其他發展要素的深刻變化,過去10余年間行業沿用的發展模式和商業策略已經不能為繼,行業不僅急需走出當前的困境,更需要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道路。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卸林


近20年中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但是中國企業主流的創新模式是漸進創新,二次創新,許多核心技術沒有解決。中國制造企業要實現突破性創新,需要從加強基礎研究、具備足夠的創新耐心、打造見識的創新平臺。營造鼓勵創新的組織環境、觀念的突破、充分利用突破性創新的機會、重塑中國人才教育體系、營造突破性創新的生態系統等8個方面著手,真正實現產業升級,催生新興產業。
焦點三:面臨挑戰,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袁立


飛機跨代發展以及需求量的劇增給飛機制造帶來了巨大挑戰,大量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相繼涌現,傳統的制造轉已無法滿足新機研制生產需求,因而急需面向飛機制造的先進裝備來解決飛機關鍵零部件的制造瓶頸。
吉特邁集團董事會副主席托斯滕-施密特博士


托斯滕-施密特博士首先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去看待中德兩國經濟關系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重要地位。其次,闡述DMG/MORI SEIKI在歐洲就如何滿足市場需求和應對市場趨勢方面的優秀表現以及成功經驗,來幫助DMG/MORI SEIKI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再次,強調DMG/MORI SEIKI在產品以及銷售、服務領域的全球化戰略。最后,Schmidt博士對2013年的挑戰做一個總體性概括。
西班牙達諾巴特集團創新主管安瓊-洛佩斯-烏索斯


可持續的制造業意味著該行業將越來越多地關注生產活動與環境和社會之間的協調。機床行業最近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在其業務模式中負責人和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對于一個解決方案提供商來說,目前的挑戰是,如何世紀正確的策略,以確保制造業的增長和可持續發展與全球發展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