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廉價、快捷地生產人造金剛石的新方法,將使金剛石涂層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
雖然應用這項新技術生產出的金剛石顆粒尺寸最大不超過10nm,用它不可能造出寶石級的金剛石,但它卻能降低金剛石涂層的生產成本,易于制造對材料硬度等性能有特殊需求的工件,如金剛石涂層刀具等。
金剛石的成分是純碳。迄今人們已經能夠從碳化硅(SiC)中去掉硅元素,制成納米級的金剛石。但現有技術需要在極高壓力下進行,或通過高能等離子體噴射法來實現,生產成本高,產量低。
美國德克薩斯州德雷克塞爾大學的學者在美國《自然》雜志上的報告稱,他們成功地在一個大氣壓的條件下制取出了納米級金剛石。研究人員將碳化硅(SiC)放在氯氣和氫氣的混合物中,然后將其加熱至1000℃。氯氣與硅發生反應時,余下的碳原子就會重新自我組合,形成各種納米級的碳材料薄膜,其中有金剛石晶體,也有石墨、碳納米管和六方金剛石晶體等。氫氣使得這種轉換可以穩定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