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六百多名中國中小企業家,每人花兩萬多元的入場費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中小企業論壇。其中有一批實干派企業家不想浪費這三天的參會時間,用各自的方式在論壇上向中外政府和貿易促進機構尋...
六百多名中國中小企業家,每人花兩萬多元的入場費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中小企業論壇。其中有一批實干派企業家不想浪費這三天的參會時間,用各自的方式在論壇上向中外政府和貿易促進機構尋求支援,追問中小企業國際化的道路。面對中小企業提出的眾多國際化難題,外交部與商務部的參會官員也紛紛出謀劃策,表示將持續推出措施引導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
中小企業“求援”
1月18日下午,段啟云很早就進入會場,坐在第一排等待中國與東盟經貿的分論壇開始。他目標明確--爭取與臺上演講嘉賓交流。
作為云南省保山市藍光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段啟云正打算去老撾投資生產LED燈,因為老撾的勞動力價格優勢非常明顯——“老撾工人月薪250元就行,國內得2500元”。但他擔心在關稅上遇到障礙,緬甸市場狹小,他在緬甸制造的產品還得返銷中國或出口柬埔寨,關稅太重的話就無利可圖。
他想找演講臺上的老撾駐華商務參贊坎班·勝通納幫他解決這個擔憂,也想向海關總署關稅司原產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平請教如何利用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關稅優惠政策。
段啟云并不“孤單”,1月17日晚上,當絕大多數參會代表正享受晚餐之時,遼寧任邦集團總裁付永烈正試圖組織一場國際化元素十足的另類新聞發布會——用英文主持宣傳他的水泥制品與制造設備,卻省略提問環節,他設定的目標聽眾并不是臺下的媒體記者,而是臺上的幾位東盟國家駐華商務官員。付永烈正打算到東盟國家投資設廠,迫切需要獲取當地政府以及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支持,所以試圖用這場發布會表明他的投資誠意。
與這場粗糙而樸素的新聞發布會相比,常熟一名從事油井鉆管的商人手段要高明得多,他說他很早就與這次論壇上最重要的嘉賓--俄羅斯前第一副總理尼古拉耶維奇談合作,讓對方公司在俄羅斯代理他的產品。
他們的舉動透露出中小企業國際化能力的欠缺,都希望在獲得政府的支持之后,才敢放心投資。付永烈這些年在蒙古、越南、印尼考察過很多投資項目,都因為缺乏政府“背書”而不敢出手。
政府部門“助拳”
在幫助中小企業出海方面,成都國家高新區發展規劃局局長湯繼強可謂經驗豐富,他在博鰲也向參會者分享了扶植中小企業出海的經驗。成都高新區的上千家軟件公司中很多都做海外軟件外包,都是幾十上百人的高科技中小企業。
湯繼強說,高新區幫助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最核心優勢,就是能夠提供優秀的政府服務。中小企業走出去可能需要通過很多政府部門的行政手續,這對于小企業而言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高新區就能夠非常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湯繼強喜歡舉尼畢魯公司例子,這家公司開發“銀河帝國”游戲上了蘋果公司的APP商店之后非常火爆,一度超越“憤怒的小鳥”成為排行榜冠軍,但是卻碰上外匯管制問題,員工等著發工資,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筆收入在香港的賬戶里面拿不到。最后是高新區協調了外管局等政府部門,才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面對中小企業在論壇上提出的眾多國際化難題,外交部與商務部的參會官員也表示將推出措施引導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表示,中國商務部已經建立一筆專項資金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鼓勵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擴大海外市場,還會拓寬外貿企業融資渠道,推動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對中小商貿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補貼。
在國際合作當中,商務部還推動在其他國家建設境外經濟合作區,以幫助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走出去,未來會繼續拓展中小企業的國際合作,通過金磚國家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構或雙邊溝通渠道,搭建更多的對話平臺促進中小企業的交流,積極拓展在新能源、綠色環保、創新技術、服務外包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在合作當中給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商機。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也為中小企業國際化獻計:首先加強調研,加強對市場動態、投資國國情、競爭對手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做好風險評估。其次,海外經營過程當中特別是要加強安全能力的建設,加大安保的投入。第三要加強協作,走出去的中小企業要相互協作,及時地與當地企業商會、行會、協會建立聯系,與中國駐外使領館保持密切聯系。第四,注重公關,改變“多做少說,沉默是金”的觀念,要“做得好更要說得好”。最后要學會追求共贏,注重回饋當地的社會,盡可能避免搶人家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