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于求 散貨船凈增運力創新高
根據克拉克松公布的數據,1~7月,全球共交付散貨船6780萬載重噸,從手持訂單看,8~12月還將有6830萬載重噸散貨船交付。此外,1~7月,全球共拆解散貨船1830萬載重噸,預計全年拆解量為2890萬載重噸。扣除不能按期交付的船舶,預計今年全年散貨船的交付量將達到1.1億載重噸。
從保有量看,今年年初散貨船船隊運力為6.154億載重噸,6月底達6.646億載重噸,預計到年底運力總量可達6.975億載重噸,全年運力增幅為13.3%。其中,好望角型散貨船增幅為15.3%,巴拿馬型散貨船增幅為16.3%,大靈便型散貨船增幅為11.7%,靈便型散貨船增幅為4.8%。然而,從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需求看,即便在樂觀情況下,今年全球海運運量增幅也僅為4%~5%,遠遠低于13.3%的運力增幅。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內散貨船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還將進一步加劇。
船東訂船 旨在贏得高投資回報率
在供需嚴重失衡的狀況下,今年散貨船市場仍然相對活躍。從1~7月的新船接單情況看,散貨船的新船訂單量達1065萬載重噸,占新船訂單總量的43%,盡管新船訂單量比船市高峰期大幅縮減,但隨著這些船舶的陸續交付,短期內很難改變散貨船運力總量供過于求的局面。
運力已經過剩,船東還要訂船主要是因為船東清楚地看到,當前下單可以訂造質優價廉的船舶,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和效益,在未來贏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當前的船價已經觸底,很多新船訂單處于零利潤,甚至負邊際利潤狀態。不過,這種船價超跌的狀況不會持續很久,船價終將回歸正常。一方面,部分船廠承接不到新訂單或者接單后出現虧損,最終走向倒閉,將使整體的造船產能出現縮減;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海運需求將逐步回升,供需落差逐步減小,“天平的兩端”將逐漸找到平衡。正是看到了這一趨勢,船東認為當前下單訂船性價比較高;而且,目前航運界有一部分船東運營情況還不錯,有能力抓住當前的市場機會。
當然,不能排除部分新船訂單是投資機構抱著“低進高出”的心態所下的。因此,面對難得的新船訂單,船企仍要進行理性分析,尤其要考察船東的信譽和資質,防范經營風險。
船廠機會 技術引領需求
行情再差,市場也會有需求。在運力已經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船廠想要獲得新訂單,唯一的機會就是通過技術的進步和革新,開發出更加優異的船型,來引領船東需求,促使其淘汰落后船舶,進行運力調整和船隊更新。在這方面,日本船企就做得很好,上半年,其開發的綠色節能新概念散貨船頗受船東青睞,接單情況漸好。越是在市場低迷時期,越能體現出技術引領需求的特點。
船企能夠在普通船型市場中開發出技術含量高的船型,無疑將成為贏家。在未來一二十年,散貨船作為新造船市場主力船型的格局不會改變,潛力仍然很大,因此,我國船企不能放棄散貨船市場,而是要開發精品船型,建造優質船舶,才能抓住市場機遇。當前,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船上噪聲等級規則》修訂案、涂層新標準(PSPC)等諸多新標準、新規范正在推動船舶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船企不能止步于滿足這些標準的要求,若能開發出優于這些標準要求的船型,抓住市場機會的可能性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