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6%,這不僅創下了近三年的最低季度增速,也是去年以來連續六個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穩增長”再次被放到了宏觀政策“更加重...
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6%,這不僅創下了近三年的最低季度增速,也是去年以來連續六個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穩增長”再次被放到了宏觀政策“更加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伴隨長達30余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環境污染、資源短缺、要素成本上升等問題日趨嚴峻,傳統依靠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已刻不容緩。
歷史經驗和理論研究均表明,徹底走出大的經濟危機,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特別是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最終還是需要依靠新興產業帶動。歷史上三次大危機大蕭條后都出現新技術和新產業的崛起,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模式,成為拉動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根本力量。在目前我國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產業不僅基礎好、規模大、資源豐富、初步具備國際競爭優勢,而且具有低碳、無污染、可再生的特性,對實現中央提出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減排“兩個目標”、促進“穩增長”和“調結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在目前制約新能源市場擴張的諸多因素中,成本過高依然是一個關鍵性瓶頸制約因素。因此,未來需綜合施策,進一步降低新能源發電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歷史經驗和理論研究均表明,徹底走出大的經濟危機,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特別是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最終還是需要依靠新興產業帶動。歷史上三次大危機大蕭條后都出現新技術和新產業的崛起,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模式,成為拉動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根本力量。在目前我國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產業不僅基礎好、規模大、資源豐富、初步具備國際競爭優勢,而且具有低碳、無污染、可再生的特性,對實現中央提出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減排“兩個目標”、促進“穩增長”和“調結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在目前制約新能源市場擴張的諸多因素中,成本過高依然是一個關鍵性瓶頸制約因素。因此,未來需綜合施策,進一步降低新能源發電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