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9日,31個省區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全部“出爐”。數據顯示,除甘肅外,其余30個省份GDP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放緩。分區域看,“東慢西快”成為主要特點。東部省份GDP增速普遍低于中西部省區;東部省份中,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的GDP增速低于全國水平,而中西部省份的GDP增速均高于全國水平。
如何看待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GDP增速差異?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中西部地區保持較快增長,是否會重走東部“粗放發展”的老路?東部地區又該如何實現“穩增長”?
“東慢西快”是發展必然
外需市場疲軟及資源、環境、人口等因素的約束,導致東部地區發展速度下降;西部地區具備較好的資源條件,又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主要地區,發展步伐加快也在預料之中
數據顯示,東部省份中,除福建、天津的GDP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外,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北京、上海的GDP增速均在10%以下,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增速為7.2%,并列末位。而中西部多數省份GDP增速高于10%,其中貴州、重慶的GDP增速高達14.0%。
有專家認為,從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歷史發展經驗來看,中西部地區GDP增速快于東部地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主任林江教授分析說,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的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更加嚴重。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三大經濟體未見起色、外需市場仍然疲軟的背景下,東部省份不可能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勢頭。而且東部省份的發展也受到資源、環境、人口等因素的約束,隨著人力資源成本和資源性產品價格的上升,東部不少產業開始向我國中西部地區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東部地區經濟增速放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告訴記者,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東部省份GDP增速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長,但這種高速增長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在一定歷史階段必然會逐步走向中速和中低速增長階段。而且當前東部地區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必然導致發展速度下降。而西部地區具備較好的資源條件,能夠很好地發揮后發優勢,又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主要地區,加上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迎來更多政策機遇,發展步伐加快也在預料之中。
專家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短期內難以改變,我國東部省份GDP增速低于中西部的態勢將會持續。這既有利于統籌區域經濟發展,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區進一步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
應更注重經濟發展質量
中西部地區投資過快增長,容易造成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和粗放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改革,特別是要切實轉變觀念,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而非數量上的擴張
山西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投資仍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支撐。上半年,山西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1%,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8.6%。
分析認為,當前山西省“去煤炭化”壓力仍然很大,有較大部分投資仍在投向煤炭領域。由于今年煤炭市場持續疲軟,山西工業增長總體效益不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有增長無發展”的困境。
事實上,不僅是山西,不少中西部省份都把擴大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結構的舉措。
“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加快要冷靜而理性地看待。”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鄒東濤說,投資過快增長容易造成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和粗放發展。一旦投資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就會加大。
李佐軍表示,當前,中西部走粗放式發展老路的苗頭值得警惕。首先,中西部地區趕超發展的意識較為強烈,容易不顧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其次,中西部地區的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具備粗放發展的條件;三是目前的考核體系仍然以GDP和財政收入為標準,盲目追求發展速度沖動仍未消失。他建議,中西部地區堅持深化改革,特別是要切實轉變觀念,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而非數量上的擴張。
穩增長壓力仍然很大
東部地區在“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仍然肩負著穩增長的主要任務,當前應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避免重走大規模投資、大項目建設的老路
盡管目前東部省份GDP增速放緩,但總體上看增速回落幅度并不大,而且不少省份高耗能產業.增速回落,工業經濟效益提高。
福建省經貿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6%,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2.66%,規模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1%。北京、上海的GDP增速雖然全國排名墊底,但現代服務業展現出良好勢頭,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大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外需的不足。
專家指出,盡管當前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有利于緩解我國穩增長壓力,但中西部地區經濟總量仍然遠低于東部,東部地區在“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仍然肩負著穩增長的主要任務。
“如果東部地區的經濟上不來,對中西部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會減弱,穩增長目標會受到很大限制。”林江說,當前東部省份應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避免重走大規模投資、大項目建設的老路。
林江還指出,當前,需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結構性減稅給企業減輕負擔。同時,實施收入分配的改革,刺激內需市場的增長。此外,還應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