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記者從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內部獲悉,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即將收購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哈量集團”)。
據了解,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已經與哈量集團簽署了戰略重組框架協議。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相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咨詢時拒絕透露詳細信息,但在哈爾濱,這一消息已經被廣為傳布。在稍早前召開的哈爾濱市國企改革與國資監管工作座談會上,相關人士表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組完成后,將利用3~5年的時間使重組后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并形成15億元左右的產業規模。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是一家以出口貿易和技術研發為主的大型中央企業,“重組哈量集團,是公司向實體制造業轉移的體現。”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發力重組
相關信息顯示,1998年3月,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由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儀器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海外經濟合作總公司、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國際廣告公司等6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外經貿骨干企業發起成立。
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55家骨干企業之一,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活躍于我國經濟領域,是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主渠道和出口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對外承包工程的主力軍。至2008年,累計完成貿易與工程承包經營額逾2000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確定了以重組聯合為主要途徑,實現集團轉型升級、做強做大的戰略目標,分別與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天方藥業集團進行了聯合重組,開始了其從科貿企業向“科工貿”一體轉移的道路。
即將被納入通用技術集團旗下的哈量集團,原名哈爾濱量具刃具廠,作為國家“一五”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項目之一,于1955年正式投產。
但上世紀90年代,受到體制、機制、“三角債”等內外部問題的困擾,一度輝煌的哈量集團舉步維艱。至l998年年初,哈量累計虧損達3700 余萬元,拖欠員工8個月工資。此時,哈量集團醞釀改制,包括通過員工參股,將原來的國有股從100%減至56%。之后,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使國有股和員工股進一步減持,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保持國有股與員工股占總股本的51%以上。
不僅如此,在2005年3月,哈量集團重組了在國際機床工具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德國凱獅公司,目前,哈量集團在中國乃至世界量具、刀具行業,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但是由于哈量集團在債轉股的過程中,一部分股權資產被幾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使得中國通用技術重組頗費周折。“這些資產管理公司本來的歷史使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完成歷史使命后,就應該退出。不過看到哈量的狀況不錯,他們舍不得走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向本報記者透露。
梁訓瑄同時透露,經過數番談判,目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哈量股份的問題已經基本談妥,為中國通用技術最終重組掃清了障礙。
另據了解,由于哈量集團2003年改制時注冊資本僅為1.65億元,梁訓瑄告訴本報記者,“哈量集團其規模可能不及齊二的十分之一,但相對于主機制造而言,哈量的量具、刀具、量儀則是機床制造中重要的部件。中國通用不以外界眼光束縛,在戰略上是非常有遠見的重組。”
通用轉型
對中國通用技術而言,收購哈量集團,實際上是完善其四大支柱業務中“先進制造業”的一個舉措。
根據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公司網站介紹,其四大支柱產業為:先進制造業、國際貿易與工程承包、醫藥產業和研發設計咨詢。
2007年9月,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黨組擴大會議上確定了其“全力推進向先進設備制造商、貿易集成服務商行業研發設計咨詢商”轉型的方針,其時,“先進制造業”被列為集團四大支柱業務之首。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賀同新在一內部署名文章中稱,與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河南天方藥業集團的重組聯合,使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資產總額增加了105億元,營業收入增加了128億元,利潤總額增加了2.67億元,“使‘科工貿一體化大型企業集團’從概念走向現實”。
據了解,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再次與交通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交通銀行將向集團提供200億元人民幣意向授信額度,支持其構筑四大支柱產業,實施轉型升級。
“到2013年,我們將基本完成向先進設備制造商、貿易集成服務商和研發設計咨詢商的戰略轉型,初步構建起以技術貿易為基礎、技術產業為主導、技術研發為支撐的產業鏈、價值鏈,科工貿一體化大型企業集團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