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歷來被認為是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首要領域,此次正式出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得到具體體現。
從《規劃》內容上來看,節能環保產業路線圖以推進重大節能和裝備技術產業化為主導,這一思路也在《規劃》中被具體化為兩大重點工程:重大節能技術和裝備產業化工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范工程。
在節能技術裝備方面,《規劃》重點落在節能潛力大的高效鍋爐窯爐、余熱余壓利用、熱電聯產、電機系統和大容量低成本蓄能等領域。并提出到2015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占有率提高到30%左右。
而在環保裝備技術方面,《規劃》重點提出以煙氣脫硫脫硝、機動車尾氣高效凈化等大氣污染治理裝備,城鎮生活污水脫氮除磷深度處理、新型反硝化反應器等水污染治理成套裝備,高效垃圾焚燒和煙氣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等固體廢物處理裝備,重金屬、氨氮在線監測等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應急監測車、阻截式油水分離及回收設備等環境應急裝備為重點,實施一批產業化示范工程。
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規劃》提出,要重點開發低品位共伴生礦產資源高效選冶、稀貴金屬分離提取技術,大宗固體廢物大摻量高附加值利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廢舊車用動力電池及蓄電池回收處理和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并擬定城市礦產、再制造產業化和海水淡化等重點示范工程。
為落實具體規劃指標,《規劃》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在高效節能方面,提出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同時,制定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和重點行業能耗限額標準,擴大能效標識實施范圍,推行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能源價格機制;在環保產業方面,提出完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和環保產品標準體系,以及推進環保稅費、價格改革。
分析指出,《規劃》的最大亮點之一是所有細分板塊領域均提出以二十大重點工程推動各自產業化應用步伐。在目前國內“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思維仍占主導地位的背景下,這二十大示范工程的推進有望帶動各領域投資的加速釋放。按照此前相關部門預測的數據,節能環保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投資需求規模可達4.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