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暴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使我們受到了警示:我國過去高消耗資源,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要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點,迫切需要那些消耗資源和能源較少的,有利于節能減排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新興產業來帶動。
2009年9月,溫家寶總理接連三次召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座談會。隨后,國家發改委確定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大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2010年9月,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我國“十二五”規劃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列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目前,發達國家都已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應對危機、提振經濟、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各國紛紛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資,加快對新興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布局,千方百計搶占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戰略制高點。對于我國來說,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整個社會轉型的重大舉措,更是構建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現實選擇。國內許多企業已經進行了積極地探索發展和技術創新。一方面,許多創新型企業處于初創階段,往往以專利、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占比較高;另一方面,在未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獲得收益之前,很難獲得銀行資金的介入。資金的短缺制約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間積累了豐富的資本,有關機構曾測算僅溫州民間資本就有約6000億元,并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但是,民間資本一直缺乏穩定的投資渠道。雖然2010年國務院出臺了擴大了民間投資“新36條”,給民間投資帶來了重大機遇,遺憾的是很多民間資金并未進入實體領域,成為到處游獵的游資,炒房、炒棉、炒煤……成為物價上漲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政府和社會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既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能減輕通脹的壓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有較高的風險主要是技術方面,但有著高收益預期,又是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的、發展的,政策風險較小,對民間資金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企業和政府都不可忽視的大事。
一、要加快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各地政府應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七大領域,結合當地實際盡快出臺總體思路規劃,確定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列出具體產業發展領域,發展方向、時間表、線路圖。選擇其中一兩個重點產業或項目進行突破,占領這一行業的制高點,對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將產生示范性作用。
二、要打破體制機制因素的制約。全面貫徹落實“新36條”和《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深化重點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間投資發展的法規和政策規定,排除某些在壟斷行業對民間資本設置的“玻璃門”和“彈簧門”障礙,降低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領域,保障其在不同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
三、要制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資本逐利而流是其天性所使。在勞動力、原材料、土地、資金、資源環境等或成本上升,匯率風險加大,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甚至無利可圖,導致大量民資游離實體經濟。在這一形勢下,政府對高風險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應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可通過價格補償、利差回報、資源補償、稅收返還等方式保障投資收益水平,以此誘導游資投入新興產業。
四、要引導投資者樹立價值投資理念。目前,相當一部分民間資金所有者希望通過短期借貸、較高利率的方式獲取回報。而實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項目投資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回報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之間需要磨合。所以必須著力引導投資者打破短平快投融資路徑依賴,重視項目投資模式是否符合金融業態發展方向,是否符合國家對投融資的引導方向,樹立價值投資理念,支持實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五、要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投融資機制。民間資金豐富,但相當分散,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集聚起來,才能更有效地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為契機,解決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體系問題,構建多元、多渠道、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建議減少民間資本進入基金、融資租賃、信托、擔保等行業的限制,對民間資本的融資方式,制定更加靈活的政策,如鼓勵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采取招標的形式吸引民間資金建立直接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項目的開發……以更多的方式,更多的創新工具,更多的投融資渠道,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加快整個社會經濟轉型發展。
遺憾的是很多民間資金并未進入實體領域,成為到處游獵的游資,炒房、炒棉、炒煤……成為物價上漲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政府和社會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既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能減輕通脹的壓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有較高的風險主要是技術方面,但有著高收益預期,又是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的、發展的,政策風險較小,對民間資金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企業和政府都不可忽視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