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企業的主要成本來自于動力煤,最近受國內外經濟影響,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分析人士認為,此番煤價下行將直接導致煤電博弈的主導權逆轉,火電行業將因此受益。與此同時,此前受迫于煤價連漲導致長期虧損、技改乏力的火電行業也有望展開新一輪技術革命,助推節能減排成果鞏固。
煤炭滯銷引發煤價下行
年初以來,國際煤價不斷下跌,沖擊著國內市場,煤炭全行業庫存快速上升,目前秦皇島煤炭庫存量接近900萬噸,并在上周一度突破歷史新高,全國重點電廠存煤也處于歷史最高水平。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運行處處長李昕日前表示,煤炭行業已經呈現寬松性平衡的狀況,預計社會總庫存達到3億噸左右,相當于一個月的全國煤炭消費量。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煤炭需求下降,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導致的結果。受到多種原因影響,我國動力煤價格大幅跳水。6月25日最新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再創新低,報收每噸729元,創該指數發布以來單周最大跌幅。此前,該指數已經連續7周累計下跌58元/噸,隨著動力煤價格持續大幅下跌,煉焦煤、無煙煤等也隨之開始局部下跌。
業內人士認為,近一兩年內,煤價下行趨勢很難扭轉,煤價下行最大受益者將是火電企業和普通百姓。
新形勢緩解火電技改困局
據了解,過去3年,煤炭行業在煤電博弈中占據了主導權,在全球資源品價格上漲帶動下,國內電煤價格不斷上升,而煤電價格聯動不能正常實施,導致火電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五大發電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2010年間,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累計虧損達602.57億元;電監會27日發布的2011年度《電力監管年度報告》披露,去年因煤炭成本增加,五大發電集團(華能、大唐、華電、國電、電力)電力業務合計虧損151.17億元,全國火電投資下降26%。“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火電行業陷入如此嚴重的虧損泥潭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煤價連漲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長期從事火電行業節能技術研究的深圳世能科泰能源管理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忠東認為,近幾年,動力煤市場化導致煤價逐年攀升,發電企業普遍虧損,技改經費嚴重不足,已成為電廠實施節能減排項目的最大障礙。雖然國家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以期解決技改經費困局,但受困于嚴重虧損的狀況,多數企業往往不得不將節能技改讓位于短期全力扭虧的緊迫任務。
分析人士指出,此番煤價持續下行,將使火電行業獲益,并且隨著電企大規模進入煤炭領域,電煤自給率不斷提升,發電企業的話語權也將明顯增強,未來對能源利用效率、污染控制等節能減排方面勢必投入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