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改委等八部門的《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強“走出去”主體實力,注重發揮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優勢,支持中小企業加速境外產業集群發展。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方面,《意見》提出:
一、提高對外投資質量。充分發揮我國輕工、紡織、服裝、機械、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等行業的比較優勢,鼓勵企業對外投資設廠。鼓勵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到境外建立生產基地。深化國際能源資源開發和加工互利合作,拓展農業國際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發揮股權投資基金對促進企業境外投資的積極作用。創新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模式,強化功能定位和產業選擇。
二、提升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質量。拓展對外承包工程方式和領域,增強承包工程帶動國內設備出口能力。以設計咨詢、前期規劃為先導,帶動中國技術和標準“走出去”。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提高承包工程的質量和效益,加強項目設計咨詢、投融資和運營服務能力,培育“中國建設”國際品牌。規范發展對外勞務合作,加強政府指導和公共服務,建立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優化外派勞務結構,加強勞務培訓工作,打造“中國勞務”國際品牌。
三、增強“走出去”主體實力。鼓勵國內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價值鏈整合,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提高企業跨國經營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提高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為我國企業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提供更好服務。注重發揮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優勢,支持中小企業加速境外產業集群發展。
為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意見》還提出,要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完善區域開放格局、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穩步推進金融國際化、深化國際經濟合作。
《意見》還為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制定了保障措施,包括完善對外貿易政策,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強對利用外資的引導,改善利用外資環境;加大工作力度,增強“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效果;健全科技開放機制,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深化金融對外開放;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切實保障經濟安全;改革涉外經濟體制,提高宏觀管理水平;積極開展經濟外交,互利共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