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日前對印度進口之不銹鋼扣件征收稅率范圍為3.2~16.5%的反補貼稅(CVD)。而平行進行中的反傾銷調查案目前離結案尚有一段距離。
歐盟執委會于2011年5月針對印度不銹鋼扣件(海關編碼73181210、73181410、73181530、73181551、73181561和73181570)展開反傾銷以及反補貼的調查案。2012年2月11日,歐盟發表規章115/2012,抉定採取為期4個月的臨時反補貼稅措施,此措施到期前,執委會將必須宣佈確切的判抉結果。印度所有的出口商獲判16.5%的稅率,除了以下三家公司:AgarwalFasteners(11.7%)、RaajratnaVentures(13%)、VirajProflles(3.2%),以及合作的非抽洋公司KundanIndustries與LakshmiPrecisionScrews(13.6%)。
在一項復雜調查中,執委會認為有國家和政府等級運作中的不同范圍補貼機制。這些應用于各公司不同的補貼狀況抉定了補貼稅率的幅度,以及特定的CVD比例。反補貼案調查發現,相關涉案產品的進口量在2008年至調查期間(2010年4月和2012年3月)成長了65%,其中有24,073噸來自印度。在那時,印度不銹鋼扣件在歐盟的市佔率為18.3%,2008年則為12.1%。同段時間內,歐盟制造商的的生產量從2008年的46.5%下降至36.6%,而歐盟生產商的員工雇用率下滑了四分之一。但相反地,歐盟對不銹鋼扣件的消費狀況上升了9%。
執委會推斷,歐盟產業受到了實質性損害,而此損害和來自印度補貼進口產品衝擊有一定的因果關系。
待確議的反傾銷稅
目前平行進展的反傾銷率調查案卻仍未傳出正式公佈的消息。據悉,執委會已于1月底時通知相關當事公司,說明其未發現足夠說服力的證據證實有傾銷情形,因此有意終止反傾銷調查及課征反傾銷稅。該調查報告指出,沒有發現VirajProfilesLimited公司有傾銷證據,該公司在調查期間佔歐盟出口比例達87%。其他的印度出口商被認定有傾銷行為,但這些公司在歐盟市場的市佔率并不足以對歐盟產業造成損害。在缺少因果關系下,執委會告知相關當事公司,認為無必要實施反傾銷措施,且有意取消調查。執委會已通知原告和其他相關當事人調查結果,并于3月中前收集了各方評論。如果該反傾銷案確定終止,將代表歐洲不銹鋼制造商將會受到巨大且痛苦的打擊,因為這些制造商先前認定調查結果會證明,印度進口噸數攀升和低價格的現象,是其承受損害的主因。另一方面,反補貼稅本身似乎無法對歐盟制造商現前的不利處境帶來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