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稱,“力拓正對位于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津巴布韋的三座鉆石礦及印度一個開發項目今后的發展前景進行評估。”《金融時報》同時稱,“力拓將在評估中考慮若干選擇,包括出售及上市。”這是繼必和必拓后,又一家被傳“計劃出售鉆石業務”的礦業公司。
與此同時,力拓首席財務官Guy Elliott在參加路透全球礦業與金屬峰會上表示,力拓旗下的鋁業資產“可供選擇的方式很多”,例如,全部或部分出售鋁資產、首次公開募股(IPO),或將鋁業務的股票直接分配給股東。
來自外媒的數據顯示,力拓去年的鉆石業務僅占集團凈利潤的不到0.1%,鉆石營收大減86%,在全部7.27億美元營收中僅占1000萬美元。同時,去年1170萬克拉的鉆石也分別僅是全球兩大鉆石生產商Alrosa和DeBeers的1/3。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分析師估算,一旦力拓真的出售鉆石業務,其將獲得約20億美元的收益。目前,力拓擁有控股100%的澳大利亞Argyle礦、控股60%的加拿大Diavik礦和控股78%的津巴布韋Murowa鉆石礦。
而在鋁資產方面,力拓也在精簡優化。力拓去年就宣布對鋁產品集團進行精簡,旗下13項鋁資產將擇機被剝離。“剝離方向主要還是鋁業的下游加工。”一位礦業人士告訴記者,“從力拓的戰略看,其更樂于發展上游的開采業務。這也符合其追求的‘資產成本低、生產和開采壽命長’的目標。”另據了解,力拓正打算加快在上游鋁土礦資源方面的布局。
事實上,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近年來也在不斷優化業務布局。前者去年同樣宣布,計劃將旗下鉆石業務部分或全部出售;后者則曾于2010年與全球第三大鋁業公司海德魯整合鋁業資產,將下游幾家鋁加工企業出售給了海德魯,換回的是該公司22%的股權。
在分析師看來,礦商的舉措不難理解,因為其能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鐵礦石等資源上。從財報數據看,三大礦商的最主要利潤來源實際上來自于鐵礦石等。
《金融時報》也援引Northland的股票研究主管瑞安·朗的話稱,“對這些業務涉及多種大宗商品的礦業企業來說,擴大市場份額十分困難。”他認為,對礦商而言,重新將資金重點投向效率更高的其他領域是“明智之舉”。
不過,業界認為,對于全球幾家主要礦商來說,其也不得不精簡業務,趁早鞏固自己在相關領域的優勢。因為一旦全球第四大綜合礦業公司Xstrata與瑞士大宗商品貿易巨頭Glencore(嘉能可)成功合并,或將擁有900億美元市值的新公司將成為全球礦業界的又一大巨擘企業,而且憑借嘉能可幾十年來在全球大宗商品領域的貿易地位,其很難不會對力拓、必和必拓等企業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