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將較大幅度降低進口汽車關稅這個問題,業界還持保留態度。但資本市場反應過激,在香港上市的華晨中國大幅下跌,上汽集團(600104)和廣汽集團這兩只A股的汽車龍頭也是連續大跌。進口汽車關稅會不會真的大幅下降,又將會對中國汽車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要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目前中國進口汽車的實際關稅。根據海關總署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一輛進口車要繳納三種稅,第一是關稅25%,第二是增值稅17%,第三是消費稅1%-40%,以主流排量在2.0到3.0左右的進口車為例,其消費稅率大致平均在10%左右。也就是說,一輛進口車,除了裸車價格和運費倉儲費,還要加50%左右的稅,當然關稅是大頭,大概占了一半。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一輛進口車基本是海外售價的一倍左右,排量越大差價越大。
那么,關稅會降多少呢?美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其現在的汽車進口關稅是2.5%,這是因為美國汽車工業太強悍了,自從1908年第一輛福特T型轎車問世,美國的汽車制造業至今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美國不僅是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其汽車產能也是異常龐大,每年產值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值是德、法、英、意這些傳統汽車生產強國的總和。因此,美國根本不需要多高的進口關稅,自己擁有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反觀歐盟,其進口車關稅就比美國高很多,達到10%。即便是歐洲這些傳統的汽車生產強國關稅都要定到10%,中國能降多少?樂觀估計,最終可能降到15%,而且不一定一步到位。
其次,我們需要有清醒地認識,中國如果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受益的未必是美國。為什么呢?中國2017年進口汽車121.6萬輛,排名前十的只有林肯一家是美國車企,還只能排到第七,前三是寶馬、奔馳和雷克薩斯。因此,即便中國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受益的未必是美國。只是這種關稅水平的下降,會有一個普惠制度,歐洲豪車的進口會大幅增加,比如BBA(寶馬奔馳奧迪),這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沖擊會比較大。
不過,即使關稅降低,進口車的價格也未必會大降,為什么呢?前面說了,進口車的價格構成不僅僅只有關稅,還有增值稅和消費稅。所以,大家可以算一下,如果按一個50萬左右完稅以后的進口車計算,關稅降到15%,也不過只是少幾萬元而已,其它的稅費依舊在。只是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中國進口車增長了16.8%,而國內汽車銷售只增長了2.1%,也就是說在人們消費水平日漸提高的情況下,更注重汽車的消費品質,進口車雖然貴一點,但品質更好,所以賣得更好。從這個角度看,適度降低汽車關稅刺激國內車企也是應該的,那種靠不斷更換外觀拉皮可以一賣十年的車企,本身也是不思進取的。國內合資車會加速更新換代,同步推出新品,以平抑進口車的沖擊,但新上市的產品未必就會很便宜。
所以,從整體看,進口車關稅的降低對整個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遠不如大家想得那么夸張,這種沖擊更多在觀念上,落實到最終的消費市場,可能價格的降低并不如預期的明顯。汽車工業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象征,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們需要適當地降低關稅引進活水,但最終目的是讓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得更快更好,而不是單純讓便宜車進來沖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