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背景下,美國政客在對華貿易政策表態上趨于強硬。近期,美國已接連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太陽能電池、鍍鋅鋼絲及熒光增白劑存在傾銷或補貼行為,此類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行動頻率之高實屬罕見。
3月19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光伏太陽能電池產品反補貼調查做出初裁,認定中國涉案企業存在2.9%-4.73%不等的補貼幅度,并追溯90天征稅。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隨后對此發表談話,指出美國限制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損害的是中美雙方的利益,更會影響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和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中方敦促美方從長遠合作、互利共贏出發,審慎處理中美兩國在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領域的貿易摩擦,維護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穩定和諧發展。
去年以來,在歐債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萎縮,整個產業遭遇"嚴冬"考驗。有關人士指出,美國商務部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實施"雙反",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困境;另一方面,這也將促使中國太陽能產業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升級,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長期來看有利于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雙反"意在爭奪光伏產業主導權
去年10月,以Solar World公司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指控中國光伏企業對美傾銷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并收受中國政府的不當補貼,要求美國政府對來源于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即"雙反"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隨后予以立案。
然而,去年12月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就相關案件做出的裁決,認定美國反補貼法不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為了使得美國進行反補貼調查"合法化",美國領導人日前簽署反補貼修正法案,規定可以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調查,同時又規定可以追溯到2006年。
有關分析認為,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背景下,美國政客在對華貿易政策表態上趨于強硬。近期,美國已接連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太陽能電池、鍍鋅鋼絲及熒光增白劑存在傾銷或補貼行為,此類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行動頻率之高實屬罕見。
美國商務部此次初裁結果公布之后,中國光伏企業通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表聲明,認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其政治目的超越法律授權,違反了法律基本原則,同時這種做法不符合國際規則".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由美國和歐洲等地進口,其中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等原材料,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對美出口也利于美國下游產業(尤其是光伏發電安裝業)的發展。如果美國政府最終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貿易限制措施,將導致美國光伏能源的成本大幅增長,市場將會萎縮,美國光伏能源開發商的利益也將受損。
不過,美國政府此舉也可能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這實際上是美國做出的一個戰略布局。"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各國均在全力促進低碳產業發展,并爭取成為引領者,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新能源產業。未來新能源產業和圍繞新能源產業相關技術及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對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對經濟的帶動潛力巨大,這使得保護本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宋亮表示,目前美國從中國進口廉價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固然有利于降低其國內光伏能源企業的成本,但在光伏太陽能產業發展中,中國也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擔心未來中國在整個產業鏈上的發展會對其形成威脅,因此不惜犧牲自身部分利益來借機打擊中國光伏產業。
不公平裁決難以壓垮中國光伏產業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聲明中表示,世界上很多國家均對光伏產業給予各種形式的支持,包括美國和歐洲。即便此次"雙反"案件的申訴方Solar World也是此類支持的受益者,Solar World僅在2007年美國俄勒岡州新廠建設項目中就接受了約43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和公共補貼,并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在歐洲獲得了1875萬歐元和4500萬歐元的政府資助。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對于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和廣度要小得多。即使存在政府扶持,相關扶持措施也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并不構成禁止性補貼或專向性補貼。
同時,中國光伏企業認為美國商務部的裁決沒有正視中國光伏產業及光伏產品生產及出口銷售的事實情況,是不公正的。美國政府不應當為了保護某些企業的私利而違反美國政府在《補貼與反補貼協議》項下的義務,對中國的光伏產品設置不合理的貿易限制措施,從而影響中美兩國綠色能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在美國商務部5月份公布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之后,按照美方程序,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裁決。如果這兩大貿易管理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征收"雙反"關稅。
宋亮表示,如果美國最終裁定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征收反補貼稅率和反傾銷稅率,預計累計稅率會使得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價格基本上與美國本土產品持平。"這在短期內會引發中國光伏企業庫存上升、虧損加劇,使得整個行業面臨的'寒冬'進一步加劇,但不可能擊垮中國光伏產業。"據了解,在美國商務部裁決結果公布之后,由于認定的補貼稅率幅度低于市場預期,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隨后出現大幅上漲。
中國光伏行業領軍企業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表示:"無論如何,征收關稅對中國和美國的光伏產業都將產生不利影響。我們將繼續重視美國市場在光伏行業的重要地位,繼續秉持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理念,為美國客戶提供支持。"
產業整合升級才能贏得競爭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聲明中表示:"中國光伏企業會更加團結一致,積極應對'雙反'的后續調查,為中國光伏企業爭取公平公正的待遇而繼續努力,并將繼續致力于為促進中國、美國和全球光伏能源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同時,"對于中國光伏企業海外競爭對手通過歪曲事實、濫用法律手段試圖打擊中國光伏產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中國光伏企業保留通過多邊和雙邊爭端解決機制尋求保護其自身權益的權利,并呼吁中國政府積極尋求公平對話機會的權利。中國光伏企業將密切關注美國政府和美國相關競爭對手的態度和動向,并積極采取行動,捍衛其海外權益".
宋亮表示,此次美國商務部的裁決結果公布之后,歐盟等跟風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形勢將更加嚴峻。因此,"中國應該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政府部門應盡量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考慮加強雙方企業的合作,并促進中國光伏企業以資本形式進行對外投資;相關光伏企業也要注意促進出口市場的多元化,注重開拓巴西、中東等地的市場。
英利綠色能源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正繼續同美國的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其雇員進行積極的抗辯。中國光伏企業正協同在歐洲的客戶和供應商積極開展游說,使歐盟認識到自由貿易和合作符合其自身利益。
宋亮表示,光伏產業需要規模化生產才能顯示出效益,目前中國光伏產業規模仍較分散,且大多集中在產業鏈中低端,一些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產品仍依靠進口。中國光伏產業要想發展得更好,最根本的還是要加速產業的整合升級,重視核心技術的創新及儲備。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規劃及扶持,同時重視科研院所、企業等在技術創新、引進吸收過程中的作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也表示,中國太陽能產業本身也要調結構。美國針對中國光伏太陽能產品的"雙反"調查,雖然會對出口造成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結構調整,同時更注重對國內市場的拓展。
英利綠色能源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加大技術進步、市場開拓和市場營銷的投入,保持英利光伏組件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