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國石材協會將“中國大理石薄板出口基地”的稱號頒發給了宜興張渚鎮。據了解,該鎮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獲得此稱號的地方,標志著該鎮的石材加工行業成功實現了從&...
近日,中國石材協會將“中國大理石薄板出口基地”的稱號頒發給了宜興張渚鎮。據了解,該鎮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獲得此稱號的地方,標志著該鎮的石材加工行業成功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工藝”的華麗轉身。張渚石材加工行業歷史悠久,從最原始的青石加工,到現在美輪美奐的大理石、花崗石加工,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期,基于當地豐富的礦山資源,企業以生產一些大理石荒料為主。之后,部分企業通過引進設備、擴大生產規模,開始加工大理石板材,逐漸改變了只能生產荒料的歷史。進入21世紀,為了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該鎮關停了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石材加工企業,大多數資源型的石材加工企業退出了舞臺。這一輪的優勝劣汰倒逼一批企業謀求二次轉型,采用成熟的工藝技術,進行產品升級與技術改造。
“現在,完全靠‘賣資源’吃飯的石材加工企業已經消失殆盡了。”張渚鎮黨委書記張敏透露。目前,該鎮共有大理石加工企業85家,經營來自國內外的100多個大理石品種,專業生產大理石大板、薄板、石材馬賽克等多種石材制品,原材料從世界各地礦山直接采購。據了解,該鎮年生產出口板材300多萬平方米,年銷售達10多億元,產品暢銷美國、西班牙、德國等多個國家。
為規范和服務行業發展,日前,該鎮成立石材同業商會,并制定《石材企業經營行為準則》,對會員單位在安全生產、行業自律、規范競爭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逐步扭轉廣大石材企業松散、無序的經營狀態,由各自為戰轉向抱團合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打響區域品牌打下結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