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首個數控切割機床研發與檢測中心即將竣工,預計年底之前可以投入使用。在此之前,由國家相關部門領銜起草的《數控切割機用連接件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標準開始實施。一系列利好消息,給發展潛力巨大的西部數控切割機床業帶來了提速的動力。業內人士表示,未來5年若西部數控切割機床產業在全國的比重提高3~5個百分點,西部數控切割機床產業將可能增加2~3千億元產值。
國內市場需求將加大
數控切割機床因效率高、質量好、成本低等諸多優勢而受國內眾多的機械加工及周遍行業所青睞,我國引入數控切割技術及相關設備時間并不長,經過近十余年的消化吸收,國內一批有規模、有實力的制造企業開始推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切割機床品牌,并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認可。從全球行業比較來看,數控切割機床生產基地主要分為亞洲、歐盟、美洲三大地區,其中歐盟以歐洲數控切割機床協會最具代表性,而亞洲主要制造國為中國、韓國、日本,而三大制造基地同時也是三大主力消費市場。
據悉,2010年世界28個主要數控切割機床制造國家和地區產值達663億美元,同比2009年的547億美元增長了21%。在世界數控切割機床產業的復蘇過程中,中國起著主導作用。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大數控切割機床消費國和進口國,2002—2005年期間,進口數控切割機床在中國數控切割機床消費中平均占比為62%。2006—2010年期間,中國國內數控切割機床企業和一些外資數控切割機床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2010年進口數控切割機床在消費中占比為33%。
相關統計資料表明,西部制造業占全國9.8%,數控切割機床業占全國8.95%,金屬制品業(小數控切割機床)占全國4.28%。據了解,目前西部數控切割機床業銷售收入占西部工業的比重在35%左右,金屬制品銷售收入占西部工業的比重在1.5%以上。總體上西部數控切割機床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總量規模小,質量檔次不高,但也預示著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
國際經驗表明,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對于占國土面積70%以上、人口占全國28%左右的廣大西部地區而言,加快推進工業化是無可替代的選擇。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煤炭、石化、汽車、鋼鐵、房地產、建材、機械、電子等一批以重工業為基礎的高增長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必將構成對數控切割機床產業的巨大市場需求。
西部數控切割機床業前景看好
國際模具及數控切割機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分析指出,2012年西部人均GDP有可能突破1000美元;工業化率接近40%;消費結構也將從“吃”“穿”、“用”轉向“住”和“行”;2020年西部城市化水平將可能接近50%。工業化推進主要表現在西部實施的資源就地轉化戰略,將拉長西部產業鏈,使西部的工業從初級產品進一步向制成品延伸,如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的深加工。從而將增大對數控切割機床產品,特別是工具、模具等機械數控切割機床的需求。
未來5年外資和發達地區產業向西轉移步伐加快。外商在中國的投資出現“北上西進”加快的趨勢,目前一部分外資包括跨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繼續向環渤海地區和東北地區轉移,同時也有一部分外商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中的資源依賴型、勞動密集型、高能耗型產業出現向西部轉移的趨勢,據估計在“十二五”期間這種轉移將達到高潮。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長三角、珠三角土地、電力等要素緊缺甚至出現嚴重的“民工荒”和“技工荒”,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相當一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耗能型企業正大量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企業外遷和資金外流最活躍的是浙江。據悉,浙江絕大部分地方都面臨無地可供的局面,電力缺口最大;估計約有數千億的民間資本在向外找出路。
從全國產業布局看,制造業中的少數控切割機床行業向西部地區轉移,不僅符合技術梯度轉移規律,而且有利于促進沿海產業升級,并帶動西部制造業發展。積極準備并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是西部各地區未來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
中央也明確表示,國家對西部開發的戰略不動搖,對西部的支持力度不減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放慢。特別是今后國家的長期建設國債、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資金,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在繼續加強西部重點工程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將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教育和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的財政支持。種種因素都表明,未來西部數控切割機床產業將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前景。
新型的工業化發展道路
業內人士認為,進入“十二五”發展新時期,西部數控切割機床行業要想實現發展提速,那么必須與全國一樣也摒棄傳統的發展模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依靠科技延長資源加工鏈條,盡可能提高制造業的附加值。西部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富集區,但西部的資源加工鏈條短、附加值低。如西部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產值占全國33.54%,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僅占全國的27.12%,東部分別為34.56%和45.70%。如果西部的深加工系數能達到全國水平甚至東部發達地區水平,則西部的制造業產值將會成倍增長,這也是使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關鍵途徑。
發展綠色制造業,促進資源節省與環境友好發展。綠色制造就是一個綜合考慮資源優化利用和環境影響的制造系統,它的主旨是使工業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不損害人體健康,資源效率最高。按照這種理念和要求發展西部的制造業,就可以避免對資源、環境帶來的破壞性后果,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和“在開發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重視人力資源開發,把降低勞動成本與增加就業結合起來。西部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仍在60%以上,高于全國10個多百分點,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為西部制造業提供充足廉價的勞動力供給。因此,西部地區應注意大力發展吸納勞動力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型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制造業人力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有利于緩解西部地區的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
發揮高新技術園區的企業集群效應,培育區域競爭力。西部地廣人稀,資本稀缺,制造業發展不宜“遍地開花”,應依托中心城市,選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重點開發建設。特別要以西部的國家級開發區為重要載體,引導區域主導產業以及關聯企業集群發展,依此形成西部具有競爭優勢制造業的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