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2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3月17日—3月19日舉行,主題為“中國和世界:宏觀經濟與結構調整”。在3月18日的年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要堅持穩中求進,立足擴大內需,強化創新驅動,依靠改革開放,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中國改革
目前已經進入攻堅期
李克強說,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前景尚不明朗,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較多。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要把握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李克強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主攻方向是調整經濟結構,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刻不容緩。
李克強指出,應努力把我國人口眾多的特點轉化為人力資源、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今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可能是一萬億元的規模。
李克強說,發展必須轉方式,轉方式根本在于創新體制機制。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要深化財稅、金融、企業、價格、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中國擴內需、調結構是在對外開放條件下進行的,要促進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創新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方式,為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據測算,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有可能達到10萬億美金以上。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額和境外直接投資額還有可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進口總額將超過1.9萬億美金。
投資拉動
支持民資進鐵路金融等領域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稱,投資仍然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的突破。
張平稱,當前盡管形勢嚴峻復雜,但機遇依然大于挑戰,中國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有信心,也有條件保持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張平稱,未來將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尤其是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駐地人民群眾的收入,讓老百姓有錢消費;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讓老百姓敢于消費;采取鼓勵消費的財稅、金融等政策和措施,讓老百姓樂于消費;改善消費的環境和條件,讓老百姓方便消費;加強市場的監管,讓老百姓放心消費。
投資過去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要動力。張平表示,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的過程中,投資仍然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力量。張平表示,未來將把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與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更好的結合起來。政府投資要進一步向民生領域或民生工程傾斜,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自主創新、社會事業等的支持力度,放寬市場準入,實施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鼓勵政策,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
下一步將增加直接稅比重
財政部長謝旭人18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說,今年將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從完善財政體制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稅收制度改革三方面深化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局。
謝旭人指出,今年將繼續落實實施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減輕居民個人,以及個體工商戶這方面的所得稅負擔,進一步促進收入分配方面的調節。要進一步實施好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的稅負政策,而且對小微企業,今年要繼續實施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努力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降低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增加能源資源型產品,先進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占用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減輕物流企業和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稅收負擔。還要進一步取消一部分涉及到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此外,謝旭人表示,鑒于當前我國流轉環節的稅收占比偏大,所得稅對應的直接稅占比相對偏小,下一步稅收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增加直接稅的比重。
謝旭人強調,今年將繼續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同時理順流轉稅的相關體制。健全消費稅制度,促進節能減排,引導合理消費。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擴大從價計征的范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并進一步研究制定房產保有、交易環節的稅收改革方案。
對外貿易
中國將成世界最大進口國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8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說,占世界人口19%以上的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未來幾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成為國際上最大的市場。
他說,中國不僅給全球提供物美價廉的生活必需品,中國自己的市場也充斥著世界各國各種名牌、高檔消費品,甚至奢侈品。中國最近幾年每年國內生產的商品零售總額增幅達16%乃至18%,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陳德銘說,我們經常看到西方的政客批評中國不顧全球平衡,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是他們從來不提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距離世界第一大進口國距離非常小。
他說,追求均衡增長是我們各國共同的目標,他建議各國確保非均衡增長的可控性,相關國家以開放的包容的心態對待新興國家的崛起,共同努力開放市場和擴大本國消費。
陳德銘說,一個國家的非均衡增長一旦超出限度不能控制,就會給各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反過來也加重了這個國家的損失。
他表示,有些發達國家大搞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既對他國不公,也是對本國的公民和企業的不公,不會有好的效果。
國企改革
中投拆分框架已搭好
昨日,中投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汪建熙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表示,拆分中投國際與匯金的框架已基本搭好,中投的海外投資交由中投國際去做,有關的持續性融資機制正在探討中。
昨日中投總經理高西慶在發展高層論壇上坦言,因為中投作為主權財富基金有點像國企,因此在海外投資時有些關注跟商業不是完全掛鉤,交易對手也會給出更多的制約。汪建熙就此表示,因為作為中投子公司的匯金控股中農工建國內四大行,而這些銀行又在美國有分支機構,美國就將中投視為在美銀行的控股股東,因此在美國投資往往受到限制和審查。
但他表示,隨著中投國際在香港注冊,拆分中投國際與匯金的框架已基本搭好,中投的海外投資交由中投國際去做。
中投公司去年底獲國家外管局注資300億美元,汪建熙日前表示,希望像新加坡等其它更成熟的主權基金,有一套明確的融資機制。目前正與政府部門探討建立有關融資機制。但他現在不方面透露繼續注資方面的信息。
專家觀點
李稻葵:預計今年GDP增長8.5% CPI增幅3%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國短期增長沒有大的問題,通貨膨脹也不是大問題,今年我預測(CPI)3%,最后GDP增長速度是8.5%,盡管政府提出是7.5%,告訴地方政府不要過分擴張,但是我的預測是8.5%。”
李稻葵疾呼,如果中國一味追求短期的增長,那么未來的增長會受到損害,最后的受害者,不僅是中國,更是世界。但他同時強調,不能指望房地產在一年內就調整80%,那個帶來的副作用會非常的大。一定要調整,但是要強調一個過程,要軟著陸。
對外匯儲備,李稻葵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太多了,如果手中有一到兩萬億美元的儲備是比較合適的,完全沒有必要有3.2萬億美元的儲備。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目前經濟增速的回落解釋為調控留出空間。他認為,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工業,盡管速度有些回落,但是個人感覺,還是在一個正常的平穩的區間,第二個這應該也是政府主動調控的一個結果。
余永定:全球央行印鈔中國受害最大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表示,歐盟救助可能是解決歐債危機最有效的辦法,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而目前,歐洲中央銀行推出的長期再貸款、再融資,與美國的貨幣寬松政策差不多。而中國是全球最大債權國,歐美的貨幣寬松政策讓中國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余永定認為,歐美等國家不能在政治上、經濟上采取通過勒緊褲腰帶搞發明創造來還債的決心、意志和能力,想通過印鈔票、通過通貨膨脹的方法,把債務“脹”沒。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他認為,世界正在走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央銀行印鈔票時代。對中國來講,許多事情是不能吃后悔藥的。在這個情況下,中國必須要加快調整速度,加快經濟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要再進一步陷入各種各樣的陷阱。對于歐洲來講,我們應該幫助歐洲,也應該把它看作是某種機會,但是一定要采取既積極又慎重的做法。中國可以提供直接和間接的幫助,但是這種幫忙應該是量力而行。
古利亞: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升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安赫爾-古利亞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目前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升級,盡管演講和爭論比實際的貿易制裁要多,但未來有可能很快的發展成為真的貿易保護和貿易戰。
“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升級,盡管我不得不說,現在演講、爭論比真正的貿易戰、貿易制裁要多,很多情況會升級到貿易保護,因為現在很多國家面臨低增長、貿易赤字、高失業,而且臨近大選,因此各種演講顯示出了很濃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味道。”古利亞表示。
他強調,目前是火藥味大于真槍實彈,但是僅是目前的情況,未來有可能很快的發展成為真的貿易保護和貿易戰。
在被問到美日歐向WTO訴訟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的問題時,古利亞稱,目前對這項訴訟現在作評論還有些早。這既關乎市場,也關乎出口限制。并且,涉及稀土的出口爭端也與各國發展戰略相關。
他說,在這一訴訟演變成長期談判和紛爭之前,希望美歐日與中國能進行良好的溝通協商,達成一些共識,而稀土的供應也能較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在同一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演講中,似乎協商解決并不容易。
“美國說考慮國家的安全,對于軍民兩用品的管制,到今天還沒有放開,大概有2400多種商品。美國也不斷的在跟我們說,我們要放開,我們要專門對中國制定一個放開的,我聽這個話聽了三年了,過去叫做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最近樓梯也不響了,所以我還是希望能夠討論這個問題。”陳德銘指出。
他以稀土為例反問:“是我希望美國能夠放開對中國的出口,大量的商品不要以安全的理由限制向中國出口,我把商品里的稀土賣給你了,你放了我的稀土說不能出口給我,對你的安全不利,難道對我的安全就有利嗎?”
拉加德:歡迎利率等工具替代量化寬松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8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說,鑒于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仍然非常脆弱,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加重要。中國應在全球政策討論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并繼續努力加快自身經濟的轉型。
拉加德說,目前全球發達經濟體金融體系非常脆弱,公共和私營部門債務居高不下;石油價格上升危及全球增長。
她認為現在全球經濟指標稍有好轉,但還是處在一個危險的區域內。美國經濟比在半年前狀況要好。發達經濟體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需要開展很多改革。
“事實上,如果沒有中國為經濟增長和穩定提供的動力,全球經濟局勢也許還會更糟糕。”她說。
她在昨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近來越來越多的工具被運用到貨幣政策當中,這將是一個趨勢,更多的應用利率等廣泛的工具,來替代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而IMF很歡迎這種做法。
她表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所有經濟都緊密相連,歐債問題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經濟,以及與歐洲的貿易量。IMF著力解決歐洲問題,因為這不但是歐洲的問題,而是關乎全世界。
新聞縱深
風險不容忽視 調結構刻不容緩
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深化、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將呈現怎樣的走勢?又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相關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有效應對?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知名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共同把脈中國經濟,尋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動和國家主動調控等因素的影響,從去年起中國經濟雖呈現出逐漸減速的跡象,但仍處在正常平穩的區間內。”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認為,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因素,這些因素并未發生根本改變。同時,中國在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中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認為,盡管中國經濟存在諸多風險,但由于應對得當,不會出現人們所擔心的“硬著陸”現象。
面臨的風險不容忽視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在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仍然面臨著經濟增長潛力下降和物價上漲壓力過大的雙重挑戰,同時,在經濟金融領域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發言指出。
“雖然推動中國幾十年較快發展的基本因素總體并未有明顯改變,但一些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正在弱化。”馬建堂認為,勞動力資源優勢正在減弱,而來自資源環境的約束卻日益突出,中國經濟較快增長所面臨的約束逐漸增強。
結構調整成緊迫任務
“當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所面臨的約束在不斷增強時,我們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進一步加大轉方式、調結構的力度,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馬建堂指出。
馬建堂的觀點得到李偉的認同。“短期來看經濟的復蘇當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對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不加以解決,經濟復蘇的基礎不可能穩固,復蘇的勢頭也不可能長久。”在李偉看來,始自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其影響之所以如此劇烈和持久,究其根源在于世界經濟長期結構性失調,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對中國和世界都艱巨而迫切。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坦言,轉方式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的緊迫任務。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指出,通過推進城鎮化實現擴內需、促銷費,這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城市人口的增加、中等收入階層的出現和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將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將對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產生重要影響。”
深化改革應有新突破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產業升級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投入過多,成本過高,有利于創新和創業的體制始終沒有建立起來。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就在于經濟體制障礙沒有得到消除,在于改革的力度不夠。”經濟學家吳敬璉發言指出。
新近履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經濟學家錢穎一也指出,結構調整推進遲緩,需要深層次的改革,必須調整好政府與居民、與企業、與市場的關系。
在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遵義看來,中國經濟若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在稅收體系、資本賬戶可兌換等領域推進改革。
“要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的突破。”張平指出,今后將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尤其在改革資源性產品價格、收入分配制度,財稅體制等方面要取得新的進展。
“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大力支持促進價格、金融等方面領域的改革。”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指出。